

成語:談虎色變
拼音:tán hǔ sè biàn
注釋:色:臉色。原指被老虎咬過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厲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緒緊張起來。
同義詞:譚虎色變 、聞風喪膽 、心有余悸
反義詞:面不改色 、談笑自若
例句:["1. 一提起癌癥,大家就談虎色變。","2. 令人談虎色變的愛滋病,終將被人類所征服。","3. 這個兇神惡煞,只要聽到他的名字,就讓人談虎色變。","更多句子 ++"]
出處:《二程全書·遺書二上》:真知與常知異。嘗見一田夫曾被虎傷,有人說虎傷人,眾莫不驚,獨田夫色動異于眾。
印證:["1.元.王炎午〈祭御史蕭方厓文〉:「談虎色變,公亦流涕。」","2.明.歸有光〈論三區賦役水利書〉:「有光生長窮鄉,譚虎色變,安能默然而已。」","3.清.褚人獲《堅瓠首集.卷二.烏啄蝗歌》:「老人昔年被災沴,談虎色變如虎傷。」","4.清.查慎行〈題馬漁村行路難小影〉詩:「我行畏路知路難,談虎還防君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