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民不聊生
拼音:mín bù liáo shēng
注釋:聊:依賴,憑借。指老百姓無以為生,活不下去。
同義詞:哀鴻遍野 、火熱水深 、民窮財盡
反義詞:安居樂業 、安生樂業 、飽食暖衣
例句:["1. 君子當道,家給人足;小人當道,民不聊生。","2. 秦始皇橫征暴斂,苛虐無度,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3. 清朝末年,政治腐敗,經濟凋敝,物價飛漲,民不聊生。","更多句子 ++"]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張耳陳余列傳》: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印證:["1.《史記.卷八九.張耳陳余列傳》:「北有長城之役,南有五嶺之戍,外內騷動,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2.《宋史.卷三八五.施師點列傳》:「此策若行,上下逼迫,民不聊生。」","3.《元史.卷一二五.鐵哥列傳》:「散財聚民,古之道也。今平灤水災,不加賑恤,民不聊生矣!」","4.《老殘游記》第一回:「面上有北風吹著,身上有浪花濺著,又濕又寒,又饑又怕。看這船上的人都有民不聊生的氣象。」","5.《文明小史》第九回:「不料是日正值本府設局開捐,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