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茅塞頓開
拼音:máo sè dùn kāi
注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同義詞:大徹大悟 、渙然冰釋 、恍然大悟
反義詞:大惑不解 、茫然不解 、冥頑不靈
例句:["1. 聞君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2. 這一句局外人的提醒話語,竟使我茅塞頓開。","3. 你有何困擾?讓這位大師來指點指點,可以讓你茅塞頓開。","更多句子 ++"]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閑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印證:["1.《西游記》第六四回:「我身無力,我腹無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頓開。」","2.《金瓶梅》第六二回:「當時被伯爵一席話,說的西門慶心地透徹,茅塞頓開。」","3.清.李漁《奈何天》第二八出:「茅塞頓然開,分明是其福至,貌隨心改。」","4.《中國現在記》第二回:「朱侍郎聽了他言,一時茅塞頓開,非常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