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漏網之魚
拼音:lòu wǎng zhī yú
注釋:逃脫魚網的魚。比喻僥幸逃脫的罪犯或敵人。
同義詞:殘渣余孽 、驚弓之鳥 、漏網游魚
反義詞:網中之魚 、甕中之鱉 、一網打盡
例句:["1. 雖然警方展開大力掃蕩,還是有一些漏網之魚沒被抓到。","2. 高層決定嚴辦所有吃案的失職人員,不許有任何漏網之魚。","3. 警方將販賣軍火的走私集團一舉成擒,沒有漏網之魚。","更多句子 ++"]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網漏于吞舟之魚。
印證:["1.《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希周道︰『承娘子志節自許,吾死亦瞑目。萬一為漏網之魚,茍延殘喘,亦誓愿終身不娶,以答娘子今日之心?!弧?,"2.元.鄭庭玉《后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3.《醒世恒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擔渴擔饑擔勞苦,此行誰是家鄉;叫天叫地叫祖宗,惟愿不逢韃虜。正是:寧為太平犬,莫作亂離人?!?,"4.《儒林外史》第五回:「幸得衙門后身緊靠著北城,幾個衙役,先溜到城外,用繩子把張、范二位系了出去,換了藍布衣服、草帽、草鞋,尋一條小路,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如漏網之魚,連夜找路回省城去了?!?,"5.《鏡花緣》第六六回:「二來自離本國,已如漏網之魚,豈肯仍投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