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劍拔弩張
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注釋:張:弓上弦。劍拔出來了,弓張開了。原形容書法筆力遒勁。后多形容氣勢逼人,或形勢緊張,一觸即發。
同義詞:刀光劍影 、箭拔弩張 、箭在弦上
反義詞:綿里藏針 、銷兵洗甲
例句:["1. 雙方就這樣劍拔弩張地對峙著,誰也不肯先讓步。","2. 他突如其來的一個笑話,緩和了室內劍拔弩張的氣氛。","3. 兩國各在邊境上部署重兵,形勢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更多句子 ++"]
出處:《漢書·王莽傳下》:省中相驚傳,勒兵至郎署,皆拔刃張弩。
印證:["1.清.李伯元《南亭筆記》卷七:「楊岳斌為咸同名將,風流儒雅,較劍拔弩張者,判然各異。」(二)01.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 (劍) (拔)弩張,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 」(源)(二)02.唐.張懷瓘《書斷.卷一.韋誕》:「袁昂云:『仲將書如龍拏虎踞, (劍) (拔)弩張。」』","2.南朝梁.袁昂《古今書評》:「韋誕書如龍威虎振, (劍) (拔)弩張,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 」(源)(二)","3.唐.張懷瓘《書斷.卷一.韋誕》:「袁昂云:『仲將書如龍拏虎踞, (劍) (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