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貧窮儉約。
1.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晉王嘉《拾遺記.高辛》"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
2.福州的別稱。福州城中西有閩山,東有九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福州又稱三山。見宋曾鞏《道山亭記》。
3.冠名。
4.指三山骨。
5.喻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帝國主義三重壓迫。
1.即三山骨。
1.指驢馬后背近股處的骨骼。
1.指道士。
1.泛指名山。
2.泛指群山。
3.泛指各地。
1.指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長的三種道德規范。
2.三樣好處。
1.佛教語。謂六道輪回中與善業相應的三個趨生之所。即上品善業趨生的天道,中品善業趨生的人道,下品善業趨生的修羅道。
1.三次遞嬗變換。
1.同"三鳣"。
1.指長殤﹑中殤﹑下殤。
2.三個橫死者。
1.猶言三刻。古代以漏刻計時,謂之商。《詩·齊風·東方未明》"狂夫瞿瞿"唐孔穎達疏"《尚書緯》謂刻為商。鄭作《士昏禮》目録云'日入三商為昏',舉全數以言耳。"后亦以"三商"指漏刻。明楊慎《梁白纻舞歌》之一"高張洞越吹參差﹐二八遞代三商移。"清惠周惕《再用衣字韻》"年來無夢到彤扉﹐臥聽三商玉漏稀。"一說﹐商為"啇"之訛字﹐"三商"應為"三啇"。明焦竑《焦氏筆乘·三啇》"《士昏禮》'漏下三啇為昏。'啇,音滴,與夏﹑商之商不同。蘇易簡文'三啇而眠,高舂而起。'用其語也。今人多誤讀。"近人朱起鳳亦持此說,謂"啇"即滴之省文,"三啇"即漏三滴,見《辭通》卷二四。
1.三杯酒。
1.指馬上﹑枕上﹑廁上。
2.上上﹑上中﹑上下。泛指上等。
1.謂動作忽上忽下。
1.猶言結局,結果。
1.三公的副職。亦稱三孤。
2.三位知名的年輕人。(1)晉王羲之﹑王承﹑王悅,俱少年知名。人稱王氏三少。《晉書.王羲之傳》"敦嘗謂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裕亦目羲之與王承﹑王悅為王氏三少。"(2)唐李嗣真與同時學士趙獻臣﹑徐昭任職弘文館,俱稱少俊,館中號為"三少"。見《舊唐書.方伎傳.李嗣真》。
3.謂三度返老還少。
1.廣東名菜。以三種毒蛇肉制成的羹。
1.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為九十里。
2.泛指距離遠。
3.二十八宿,一宿為一舍。三舍指三座星宿的位置。
4.宋代元豐以后,太學分三舍;上舍﹑內舍﹑外舍。
1.宋神宗時取士法,為元豐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學為外舍﹑內舍﹑上舍,別生員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條件,由外舍升入內舍繼而升上舍。最后按科舉考試法,分別規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職。在舍讀經為主,以濟當時科舉偏重文詞之不足。紹圣中,曾一度廢科舉,專以三舍法取士。宣和三年,詔罷此法。見《宋史.選舉志一》﹑《選舉志二》。
1.指唐之令狐楚﹑王涯﹑張仲素三人的詩集。三人同為中書舍人,故稱。
1.指大社﹑王社﹑亳社,為天子所立。
2.指國社﹑侯社﹑亳社,為諸侯所立。
1.古代的一種赦免制度。謂對三種人可以免除刑罰。
1.再三申明。
1.傳說海外有國,國人一首三身。
2.佛教語。說法不一。通常指法身﹑報身和化身(或應身)。乃成佛所證之果。
1.指天神﹑地祇﹑山岳。
2.道教指人體三丹田之神。
3.指三尸神。
1.傳說東海中仙人所居之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1.即三神山。
佛教語。指前生、今生、來生世說三生如不謬,共疑巢(巢父)、許(許由)是前生。
1.極言幸運之深。
1.指世世結為夫婦的愿望。
1.舊指軍中用以傳令的金鼓﹑笳﹑鐸之聲。
1.指盛饌佳肴。
2.指豐厚的祭品。
1.指春秋鄧國之聃甥﹑騅甥﹑養甥。
1.三個圣人。指堯﹑舜﹑禹。
2.三個圣人。指夏禹﹑周公﹑孔子。
3.三個圣人。指伏羲﹑文王﹑孔子。
4.三個圣人。指文王﹑武王﹑周公。
1.道家稱在人體內作祟的神有三,叫"三尸"或"三尸神",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的過惡。
1.見"三尸"。
1.比喻奸佞之臣。
1.謂過失多。
2.古以遠游喪親﹑臣節不遂﹑厚交離絕為三失。
1.北魏以后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見《通典.職官一》。
2.星名。
3.三國的軍隊。
4.佛教語。指授具足戒的三名和尚,即戒和尚﹑羯磨師和教授師。
1.佛教語。佛徒授比丘具足戒,行三師七僧之制。三師指戒和尚﹑羯磨師和教授師。七僧指七名作證的和尚。也稱為"三師七證"。參閱《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上之三。
1.數詞。十的三倍。
2.指三十歲。
3.指三十年。
1.《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后以"三十而立"謂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
1.指漢明帝圖畫于南宮云臺的東漢開國名臣鄧禹﹑吳漢﹑馮異﹑卓茂等三十二人。
1.佛教小乘有部稱欲界十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為三十二天。
2.道教稱東南西北方各有八天,合稱三十二天。
1.佛教語。謂佛陀具有的三十二種不同凡俗的顯著特征,與微細特征八十種"好",合稱"相好"。如足下安平﹑手指纖長﹑金色﹑丈光﹑身如師子﹑廣長舌﹑紺青眼﹑頂成肉髻和眉間白毫等相。各經所舉略有出入。詳見《大智度論》卷四。
1.猶王兄。三十為"王"字的拆白語。
1.約計之詞,極言其多。
1.地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詩文中常用來指湖泊多。
1.猶言三十六計。
1.謂局面已無可挽回,別無良策,只能一走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