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炕下面的長方形的洞,跟煙囪相通。
1.猶指摘。
1.見"指指搠搠"。
1.悄悄議論的樣子。
1.用手指抓搔。
1.猶指桑罵槐。
1.指示。
1.指示;指點。
2.指指點點,指責。
1.指甲。
2.趾甲;爪子。
3.喻痕跡。語本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1.猶描摹。
1.確定。
1.猶指責。
1.亦作"指縱"。
2.發蹤指示。比喻指揮謀劃。語本《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漢書.蕭何傳》作"發縱指示"。
3.比喻指揮。
1.見"指蹤"。
1.旨趣,宗旨。
1.亭名。舊址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北。
2.阻塞道路。
1.即枳椇。
1.枳木關塞,用以守護和阻隔行人。
1.見"枳椇"。
1.枳樹之花。
1.枳木與棘木。因其多刺而稱惡木。常用以比喻惡人或小人。
2.比喻艱難險惡的環境。
1.亦作"枳柜"。
2.落葉喬木。葉廣卵形,邊緣有鋸齒。夏季開綠白色小花,果實味甘,可食。又稱拐棗﹑金鉤子﹑木珊瑚﹑雞距子﹑枸。
1.多曲的枳樹。句,彎曲。
1.枳木編制的籬笆。
2.引申指村落,鄉間。
1.枳樹未熟的果實,皮厚而中實,干制后可入藥。
1.枳首蛇的省稱。枳,通"枝",歧出。
2.歧首,兩個頭。枳,通"枝",歧出。
1.歧頭蛇,兩頭蛇。枳,通"枝",歧出。
1.佛寺名。故址在今江蘇江寧縣。
1.亭名。在陜西省西安市東北。
2.借指亡國投降。
1.兩頭的土虺蛇。
1.即軹深井里。
2.借指聶政。
1.見"軹深井里"。
1.古地名。戰國刺客聶政的鄉里。在今河南省濟源縣。
1.即軹道。
1.車箱兩旁跨于輢上的橫木。
1.木屐上的趾襻兒。
1.履跡交錯。比喻人來往之多。
高高舉步,神氣活現。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他連弈連勝,有些趾高氣揚。
1.腳基。引申為遺跡。
1.夢神名。
1.謂繼承發揚前輩的事業和美德。
1.基業。
1.足尖輕輕著地行走的聲音。
1.指腳。
1.見"趾踵相接"。
1.形容人數之多。
1.亦作"直鉤鉤"。
2.形容眼睛發直﹑目光呆滯的樣子。
1.見"直鉤"。
1.見"直勾勾"。
1.形容目光發直,眼神滯呆。
以感覺直接接受的或直接觀察的直觀教學|直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