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指摘。
1.見"君卿唇舌"。
1.見"君卿唇舌"。
1.見"君卿唇舌"。
1.為人之君;統治人民。
2.人君;國君。
1.山名。在湖南洞庭湖口,又名湘山。
1.傳說中吹笛于君山的老仙人。洞庭賈客呂鄉筠,春夜泊舟君山側,飲酒吹笛于月下■一老父泛舟至,與之共飲暢談,并出懷袖間笛吹奏。曲未終,而君山鳥獸叫噪,月色昏昧,舟人大恐。老父于是飲酒數杯,鼓棹而去。事見唐谷神子《博異志.呂鄉筠》。
1.即君主。
1.指五音中的宮聲。
1.君主圣明,臣子賢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1.古代君﹑師皆尊,故常以君師稱天子。
1.隨侍國君記事的史官。
2.記述君主世系﹑史實的書籍。
阿爾及利亞歷史名城。人口449萬(1983年)。農牧產品重要集散地。有毛紡織、制革、農機、瓷器等工業。手工地毯以精美著名。多羅馬時代和中世紀古跡。
1.對諸侯側室的尊敬。
1.人主的體統。
1.猶皇統。世代相傳的帝業。
1.古稱天子或諸侯。
2.諸王之尊稱。
1.即臘日。冬至后第三個戌日。
1.國君之位;帝位。
1.國君的上儐。
2.國君與國相。
1.漢孔奮字君魚,為武都郡丞。隗茂攻殺郡守,執奮妻為質,而奮擊之愈厲,終擒滅茂等,一郡獲全。事見《后漢書.孔奮傳》◇即用為典實。
1.猶君主。
1.左手的中指。
古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現代某些國家的元首。有的稱國王,有的稱皇帝。
用憲法限制君主權力的政治制度,是資產階級專政的一種形式。
1.以君主任國家元首的政治制度。
共和制”的對稱。君主(國王、皇帝等)為國家元首,掌握全部或一部分最高權力的政體。采取這種政體的國家叫君主國。主要有君主專制制和君主立憲制兩種。奴隸制國家和封建制國家大都實行君主專制制,君主掌握國家的全部最高權力。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的權力不同程度地減弱。其中,實行議會制的,君主的權力較小(如英國);實行二元制的,君主的權力較大(如沙特阿拉伯)。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來指人格高尚的人正人~ㄧ以小人之心度~之腹。
1.謂君子當促成他人之好事。
1.君子的配偶。
1.謂應以理服人,而不應動武。
1.君子的風度。
1.原指君子的佳偶。逑,通"仇"。仇,配偶。語本《詩.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毛傳"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閑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陸德明釋文"逑,本亦作仇。"陳奐傳疏"匹,配也∶匹,猶嘉配耳。"后遂用為男子追求佳偶之套語。
1.指春秋時越王勾踐以心腹組成的軍隊。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葉子寬帶形,傘形花序,花漏斗狀,紅黃色,供觀賞。
1.即君子。指才德出眾者。
1.君子式的儒者。儒,為古代學者的通稱。
1.士大夫對酒的愛稱。
1.木名。似松。
1.明初所設置的廷衛名。
1.漢末王烈義行稱于鄉里,恒以德感人,盜賊亦為所化,故時人譽其所居鄉為君子鄉。參閱《后漢書.王烈傳》。
1.正經人的外表。
1.樂府相和歌辭平調曲名。
1.比喻言而有信。
1.術精德高的名醫。
1.古代以親信或賢者組成的禁衛軍。
1.芋的一種。
1.亦作"君子之接如水"。亦作"君子之交淡若水"。
2.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語出《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絶。"郭象注"無利故淡,道合故親。"
1.見"君子之交淡如水"。
1.見"君子之交淡如水"。
1.竹耐寒挺立,心虛節貞,德比君子,故稱為"君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