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二等的人才。
1.木雕的佛像。
1.古神話中拔樹的巨人。語出《楚辭·招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王逸注"言有丈夫,一身九頭,強梁多力,從朝至暮,拔木九千枚也。"
1.樹皮。
1.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掌狀,秋季開白或淡紅色花,結蒴果,有毛。栽培供觀賞,插條即活。俗稱芙蓉或芙蓉花。又稱木蓮。或稱地芙蓉,以別于荷花之稱芙蓉。花葉可入藥。
1.舊時迷信謂樹木呈現祥瑞的征兆。
1.謂斫木用的斧頭。
1.謂鳥棲樹上,至樹干枯也不離去。喻行事堅定不移。
1.亦作"木桿"。
2.木棍,木棒。
1.柑子的一種。
1.乘以代步的木轎。
2.木箱。
3.指單杠﹑雙杠等體操器械。
1.愚笨戇直。
1.即棧道。又稱棧閣﹑閣道。
1.泛指木制框格。
2.一種木制刑具。
1.指可取下的活動窗板。
1.樹根。
1.木偶人。
2.細短的木桿。
1.木偶人。
1.喻客死他鄉,不得復歸故里。
1.古代官名。
2.指建造房屋木結構或木器制造的工藝。
3.伐木工。
4.指建造房屋木結構和修造木器的工匠。
1.木制的弓。
1.仙人名。又名東王公或東王父。常與西王母(即金母)并稱。
2."松"字可拆為木﹑公二字,因以為松的別名。
1.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用于祝壽,比喻慶壽之主人夫婦。
1.木材建筑﹑制作工藝。
1.舊時刑具的一種。
1.舊時木制刑具的一種。裝于犯人兩腿間,使兩腿不得自由伸縮離合。
1.木頭房子。
1.古代用于書寫的木片。
2.古代的木質酒器。
1.謂如登高樹,如臨深谷。形容恐懼不安。語出《詩·小雅·宛》"溫溫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臨于谷。"朱熹集傳"溫溫,和柔貌。如集于木,恐隊也。如臨于谷,恐隕也。"
1.謂人體之骨相當于五行說中之"木",故稱。
2.五加的別名。
《詩·衛風》篇名。是一首青年男女相互贈送禮物以表達愛慕之情的情詩。
1.海棠之一種,結實如木瓜,可食。
1.山名。
1.用木瓜枝干做的拄杖。
1.木制的手杖。
1.舊指樹木變成的妖怪。
2.指樹木生枝﹑開花﹑結果等方面的異常現象。
1.即木正。
1.車軸頭上固定輪子的小棍。喪禮用木,取其聲小。
1.肉桂的別稱。
1.古代墓葬的構造形式之一。在土坑內用木材構成長方形或方形的槨室,將棺材放置其中。這種墓在商代已有,戰國和西漢甚流行,漢以后則少見。
1.木匣。
1.眾人齊舉以筑實地基的木制工具。
1.傳說中一種高大的谷類植物。
1.木制的鶴。
1.木雕的騎鶴仙人。古代大赦儀式中用于捧詔書。
1.下葬時所用橫木。
1.菊之一種。其花色紅。
1.染色之一種。
1.沐猴。即獼猴。
1.草名。中醫可入藥。
2.木制的量器。
日本明治維新時期政治家。1866年參與建立倒幕聯盟。1868年參與策劃推翻幕府統治、建立維新政權的政變。明治政府成立后,為政府主要成員。1871-1873年曾赴歐美考察。回國后,反對出兵征韓、侵略中國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