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祈禱鬼神求福除災。
1.哀傷;悲痛。
2.指居喪之時。
1.悲痛憂傷。
1.悲傷,悲苦。
1.猶哀弦。指悲凄的弦樂聲。
1.悲痛地追念。
2.指悲痛追念的感情。
1.見"哀的美敦書"。
①哀悼;追悼哀吊烈士的英靈。②憐恤撫慰孤鴻的陣陣哀鳴,仿佛在哀吊自己的飄泊無依。
1.悲痛。
1.猶困苦。
2.悲傷。
3.謂風格沉郁頓挫。
1.謂悲傷而不過分。儒家詩教的重要命題。指詩歌﹑音樂不失中和之美。《論語.八佾》"《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何晏集解"孔曰'哀不至傷,言其和也。'"朱熹集注"傷者,哀之過而害于和者也。"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二篇"哀而不傷,樂而不淫,雖詩歌,亦教訓也。"亦謂貌似悲哀而實不傷心。
1.悲哀憤懣。
1.凄厲的寒風。
1.哀求。苦苦請求。
頑頑鈍。艷巧慧。謂詩文內容凄惻動人這首離別詩寫得非常哀感頑艷|詠北狄之遐征,奏胡馬之長思;凄入肝脾,哀感頑艷。
苦苦央求,告免
1.悲傷地歌唱。
2.悲傷的歌。
1.悲哀哽咽。
1.因悲傷而呼號痛哭。
2.指獸類悲啼。
1.猶噩耗。
1.凄涼冷落的深谷。
1.悲痛憾恨。
1.比喻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災民。
1.猶厚愛。
1.凄清;悲涼。
1.悲傷惶恐。
1.謂居親喪悲傷異常而毀損其身◇常作居喪盡禮之辭。
形容居父母喪時因過于悲痛而致身體瘦損,如骨骸支立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遽公孫哀毀骨立,極倦子之誼。
1.見"哀毀骨立"。
1.指聲音悲涼而激越。
1.謂聲調悲涼激越。
1.文體的一種。包括哀吊文與祭祀文。誄文﹑挽文﹑吊文﹑哀詞等為傷逝之詞;祭天地﹑山川﹑社稷﹑宗廟﹑死者等為祭祀之詞。
舊小說、戲曲中太后或皇后在丈夫死后的自稱
也作哀梨”。相傳漢代秣陵人哀仲所種之梨果大而味美,當時人稱為哀家梨”◇常用以比喻流暢俊爽的文辭讀君之文,如食哀家梨|天生健筆一枝,爽如哀梨。
1.悲涼的胡笳聲。
1.悲壯的角聲。角,古樂器。
1.悲慘地呼號。
2.指慘叫聲。
1.悲嘆。
1.謂心情悲傷郁結。
哀憐;憐憫 例如得其情,則哀矜而勿喜。╠╠《論語·子張》
1.憐恤,同情。
2.悲痛莊敬。
1.悲痛。多指居喪。
1.悲傷恐懼。
1.憐憫眷顧。
1.悲傷懇切。
1.比喻苦苦推敲。
1.悲傷地哭泣;痛哭。
1.悲哀痛苦。
1.指悲哀沉痛的情思。
真菌和藻類共生的一類特殊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能生活在各種環境中,被稱為植物界的拓荒先鋒”。共生的真菌大多是子囊菌,少數是擔子菌,能吸收水和無機鹽,并包被藻體;共生的藻類主要是藍藻和綠藻,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1.謂土地之所宜。不同的土質適宜于不同生物的生長。
2.地理之所宜。指地理環境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