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謊騙恐嚇。
1.神妙靈異之氣。
2.指道家所謂存養于人體內的精純元氣。
3.精神氣息。
4.指神志。
5.神情,神態。 6.指事物的狀態﹑狀況。 7.風格氣韻。 8.神采煥發;有生氣。 9.得意;傲慢。
1.形容十分得意傲慢的樣子。
1.謂與神靈相合。
2.猶神交。
象征國家權力之物,如璽、鼎等。借指帝位、政權不敢篡竊神┢鰨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1.謂死亡。
1.謂受到多方面牽制而不能任意行事。
1.見"神簽"。
1.射擊非常準確的人。
1.神奇巧妙。
1.瑞鳥。多指鳳凰。
1.指墳墓。
1.謂心神清朗。
1.方言。兜風。
1.謂享用所封食邑的租賦收入。
1.見"食俸"。
1.亦作"食奉"。
2.享受俸祿。
1.謂俸祿優厚,超過才能所應得。語出《禮記.坊記》"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1.掩蓋,使湮沒。食,通"蝕"。
1.謂享受干祿。
1.見"食甘寢寧"。
1.吃得香甜,睡得安穩。形容心緒寧靜。
1.見"食無肝"。
1.古時用作食具的一種木盤。
1.可供食用的葛根。
1.見"食蛤蜊"。
1.亦作"食蛤梨"。
2.據《淮南子.道應訓》載盧敖游北海,至于蒙谷之上,見一士人迎風而舞。士人"顧見盧敖,慢然下其臂,遁逃乎碑。盧敖就而視之,方倦j殼而食蛤梨。"盧與之語,謂自己"窮觀于六合之外",表示愿與士人為友。士人不屑一顧,并指斥盧言辭虛夸,"舉臂而竦身,入云中而去"◇遂以"食蛤蜊"表示對他人的輕視或嘲謔。
1.指羹湯一類食物。
1.廚工。
1.靠臣屬貢納的租賦物品而生活。
1.讀書﹑作畫一味學習古人,拘泥陳法,不善靈活運用。亦泛指拘泥不能變通。
1.猶言食古不化。
1.享受俸祿。
2.吃糧食。
1.吃谷中所生蟲。比喻貪女色。
1.中醫病名。癥狀為聞葷腥味即嘔吐。
1.靠官府所給的糧食而生活。
2.謂侵害官府,貪污。食,通"蝕"。
1.漢代陵園所設官名。掌晦望時節祭祀。
1.人和動物連接咽頭和胃的管狀器官。食物經口腔從咽頭進入食管,管壁肌肉收縮時可將食物送到胃里。
1.享受國家的俸祿。
1.指日用開銷。
1.用以盛放食品﹑食具或其他禮物的,可提可挑的大盒子。
1.衣食。
1.亦作"食焄"。
2.吃有辛味的蔥韭之類。
1.動物名。走禽類。體較鴕鳥小,頭頂有肉冠,羽黑色,不能飛,善行走。口腔內色赤如火,俗傳能吞食火炭,故名。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四.駝鳥》。
1.古代用以稱國家財政經濟。語出《書.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孫星衍疏"《漢書.食貨志》云'《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貨。食謂農殖嘉谷可食之物;貨謂布帛可衣﹐及金刀j貝所以分財布利通有無者也。'二者﹐生民之本。"
2.食和貨。糧食等食物和錢財﹑貨物。
1.謂生活窮苦。食藿,以豆葉為食;懸鶉,衣衫襤褸,似鶉鳥懸垂的禿尾。
1.謂使饑餓者得食,疲勞者休息。
1.比喻做無多大意義而又不忍舍棄的事情。語本《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備因險拒守"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九州春秋》"時王欲還﹐出令曰'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人驚問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1.病名。中醫指吃食物過多而引起的消化不良的病。
1.迷信傳說陰間記載每人一生所享用食祿的簿籍。
1.忌口;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