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艾炷灼腳。
1.收藏珍貴典籍文物的樓閣。
1.奎宿之光。舊謂奎宿耀光為文運昌明﹑開科取士之兆。
1.指帝王的詩文書畫。
1.指帝王的墨跡。
1.謂開步走。
1.御書﹐詔書。
1.藥名。是從金雞納樹等植物的皮中提制出來的白色結晶或無定形粉末﹐有苦味。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藥。也叫金雞納霜。
1.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為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一宿﹐有星十六顆。因其形似胯而得名。古人多因其形亦似文字而認為它主文運和文章。
1.謂科舉時代的考場。
1.亦作"奎蹏"。
2.謂股間和蹄邊﹐比喻狹小的地方。
1.見"奎蹄"。
1.猶御書。
1.即奎宿。
1.指帝王詩文書畫。
1.指詔書。
1.指帝王的詩文書法等。
2.仙人的手筆。
3.泛指杰出的書法或文章。
1.亦作"曶恥"。
2.恍忽。
1.亦作"曶黑"。
2.昏暗。
1.亦作"曶漠"。
2.冥昧貌。
1.深微貌。
1.亦作"曶爽"。
2.黎明;拂曉。
1.拂曉;黎明。
1.猶大道。
1.古代曲阜郊外宮室名。因逵泉而得名。
1.猶岔路。
1.四通八達的大道。
1.宮室的正大門。
1.猶道路。
1.猶大道。
1.春秋時魯國泉名。在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五里。
1.《左傳·莊公三十二年》"成季使以君命命僖叔,待于針巫氏,使針季鴆之……飲之,歸及逵泉而卒。"僖叔即叔牙,成季即季友,皆魯桓公之子◇以"逵泉之誅"指以弟殺兄。
1.計算;查考。
1.猶總而言之。
1.查訪。
1.仔細觀察。
1.終歸。
1.暢抒胸懷。
1.窮盡。
2.深入研究。
3.最后﹐最終。
〈書〉追問結果或原委。
1.全部了解。
1.詳察;品評。
1.相互憎惡貌。
2.不止貌。
1.悉見;遍閱。
1.盡理。
2.推求道理。
3.追究。
1.研究討論。
1.查明;研究清楚。
1.終年。
1.追究責備。
1.深入研究。
1.查究審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