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帝王的詩文書法等。
2.仙人的手筆。
3.泛指杰出的書法或文章。
1.文章的義理;文章的內容。
2.亦作"文誼"。文字的意義。
3.文辭。
1.亦作"文蓺"。
2.指撰述和寫作方面的學問。
3.指文學創作。
4.官名。即唐代所置之文學。
5.紀傳體史書的一部分。 6.文學與藝術。
歐洲14-16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和初步發展時期的藝術。開始于意大利,后擴大到尼德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等國,并席卷全歐洲。以貫徹現實主義和體現反封建反宗教的人文主義思想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有畫家達·芬奇、拉斐爾,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等。作為西方近代藝術源頭的文藝復興藝術,其基本風格和表現技法構成了西方近代藝術的主要傳統,影響極其深遠。
1.從事文學藝術工作的專門家。
1.站在一定的立場﹐運用一定的觀點對作家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
1.研究文藝的各種現象﹐并闡明其發展規律及基本原理的科學﹐包括文藝理論﹑文學史和文藝批評三個方面內容。
1.文彩奇異。
2.文字相異。
1.文理。
1.文辭的意義;文章的意境。
1.見"文藝"。
1.船首畫有鹢鳥形狀的船。
1.亦作"文鞇"。
2.車中的虎皮坐褥。
1.見"文茵"。
1.準予通行的文書。
1.文才出眾的人。
1.詩文。
1.臺名。
1.《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原指以文德交友◇稱以詩文相交的朋友。
1.文章園地。
2.指文學之士。
1.鯉魚。一說為有翅能飛的魚。
2.有斑彩的魚;金魚。
1.文化娛樂的簡稱。
1.飾以彩繪的車。
1.精辟的話。
2.掉文的語言。
1.傳說中的五彩玉樹。
1.指文字獄。
1.工于為文的聲譽。
1.即鴛鴦。以其羽毛華美﹐故稱。
1.明代宮內貯藏典籍及皇帝講讀之所。明太祖始建于南京奉天門東。成祖遷都北京﹐又于宮內東廡南建文淵閣◇置文淵閣大學士。
2.清代專藏《四庫全書》的書閣之一。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在北京舊紫禁城內?!端膸烊珪返谝环輰懗嫂o即藏其中◇歸故宮博物院收藏。
1.鳳凰一類的鳥。
1.喻美女。
1.文職吏員。
1.即孝文園『文帝的陵園◇亦泛指陵園或園林。
2.指漢司馬相如。因司馬相如曾任文園令。
3.借指文人。
1.漢司馬相如曾任孝文園令﹐"常有消渴疾"。因此稱病閑居。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遂以"文園病"指消渴病。
1.見"文園病"。
1.同"文園病"。
1.見"文園病"。
1.見"文園渴"。
1.謂外表隨和而內心方正。
1.見"文字緣"。
1.清代專藏《四庫全書》的書閣之一。在北京圓明園內。乾隆四十年(1775年)修建﹐咸豐十年(1860年)﹐為英法聯軍焚毀。
文人聚集的地方;文壇舊史中多立有文苑傳。
總集名。宋太宗時李fc2d!㈧杳傘⑿祛緄缺啵后由蘇易簡、王獺⒎蛾?、藗プ等行蕖R磺Ь?,分三十八類,選材上續《文選》,選錄南朝梁至五代的詩文近二萬首(篇),收錄作家近二千二百家,為宋四大書”之一。
1.文書契約。
2.文字簡少。
3.文章約選。清黃宗羲有自選集《南雷文約》。
1.古管樂器。
1.文學的氣運。
2.指科舉應試的運氣。
1.水草。
2.詞彩;文彩。
3.指文章;文字。
1.文章的法則。
1.對文章內容及發表后在讀者中的影響所應負的責任。
1.花絹。指繡花或織成圖案的絹帛。
1.見"文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