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解除吃素之戒,開葷。
1.見"土形"。
1.猶土德。
1.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擅地遁術。
1.亦作"土刑"。亦作"土硎"。亦作"土型"。
2.古代一種盛湯羹的瓦器。
1.見"土形"。
1.土形。
1.謂意氣或見解相合。
1.情投意合。
1.謂帝王勤于政事。語出《陳書.世祖紀》"每雞人伺漏,傳更簽于殿中,乃勑送者必投簽于階石之上,令槍然有聲,云'吾雖眠,亦令驚覺也'。"
1.漢趙岐《三輔決錄.飲馬》"安陵道者有項仲仙,飲馬渭水,每投三錢。"后用為清介﹑不妄取的典故。
1.一種可以投擲出去殺傷敵人或野獸的標槍。
1.投靠親戚。
1.《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后以"投瓊"喻施惠于人。
2.擲骰子。
3.指骰子。
1.舍身;獻身。
2.置身。
1.《莊子.養生主》謂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見皆非全牛,只見其骨節皆空虛,"彼節者有閑,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閑,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因以"投刃皆虛"比喻處理事務得心應手。
1.謂放逐到荒涼邊遠地區。
1.投機取利。
2.謂光線或目光向物體照射。
3.發射,投擲。
1.賣身契。
1.投奔生路。
2.猶投胎。
1.從師學習。
1.見"投石超距"。
1.見"投石超距"。
1.古代軍中的習武練功活動。
1.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無反應,借以探測情況◇用以比喻進行試探。
1.見"投阱下石"。
1.就食;求食。
2.投擲食物。
1.投射目光,注視。
學校體育項目之一。以單手握彈柄,經助跑、引彈、交叉步,最后在長4米、寬7厘米的起擲線內將彈從肩上投出,以落在10米寬的投擲區內方為有效。
1.投案自首。
1.拿到市場出售。
1.投交書信。亦指所投交的書信。
2.謂將文書或信件投入水中。
3.扔下書籍。
用東西擲擊老鼠,又怕打壞旁邊的器物。比喻做事心存顧慮,不敢放手李密先時也見樊、唐二人在須陀身邊,有個投鼠忌器之意,故不傳令放箭。
1.見"投鼠忌器"。
1.投合,一致。
2.投降;歸順。
①向官府投狀訴告刑獄之冤,投訴必多。②今指向法院或有關部門、人員申訴投訴信|投訴電話。
找地方臨時住宿日暝即投宿|找客棧投宿。
1.織布時來回投射梭子。指織布。
2.見"投梭折齒"。
1.見"投梭折齒"。
1.迷信謂人或動物死后,靈魂投入他胎,轉生世間。
1.比喻給對方的報答。
1.謂手足投地下拜。
1.亦作"投托"。投靠托身。
2.投胎托生。
1.向暮,傍晩。
1.官府用以曉示百姓使之前來投遞訴狀的牌子。
1.投棄征召的文書。借指棄官。
1.謂伺機鉆營。
1.見"投隙抵巇"。
1.古雜技名。猶今之鉆刀圈。
1.《漢書.陳遵傳》"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轄,車軸兩端的鍵◇以"投轄"指殷勤留客。
1.元朝諸王﹑駙馬﹑勛臣所屬的人戶。源于遼,蒙古語稱愛馬。元太祖建蒙古國,將被征服民分賜給諸弟﹑諸子﹑駙馬﹑功臣;他們用兵中原和西域,又將俘虜帶回草原,作為各自的私屬,形成若干投下。投下人平時向領主納賦服役,戰時由領主率領出外作戰。由于中原人不適應草原的生產和生活,投下領主又將俘虜寄留于各州縣,派人管理。元朝陸續專設官府。無論是漠南北﹑中原﹑江南的人戶,凡屬某領主所有者,通稱某投下或某位下,由領主世襲繼承。漠南北投下事由領主自理;中原投下事由朝廷派官治理,由領主派達魯花赤監收應納五戶絲(即每五戶應向領主繳納的一斤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