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火箭。
1.一只腳的耬。耬,一種播種用的農具。
1.一個腳指。比喻細微之物,猶言分毫。
1.一穴塵埃。常指人世一切皆如一窖塵土,終至全消。
1.同"一階半級"。
1.一律;全部。
1.猶言一見如故。
1.泛指街巷。
2.指街巷中的四鄰。
1.表數量。猶一段。事物的一部分。
2.表數量。長條形之物的一部分。
1.同"一蟹不如一蟹"。
①一個。多指一個人一介武夫|一介失所,則王道為虧。②指微小的數量一介之善|一介不肯干求人。③忠心正直范蠡一介之士。
1.語出《孟子.萬章上》"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后以"一介不取"謂一絲一毫亦不茍取。
1.一個使者。
1.微小的才能。
1.微小的善行。
1.古代錢幣數量名稱。二十兩或一斤為一金◇亦用以稱銀一兩。
2.指少量錢財。
3.指一種合金。
4.謂敲鑼一聲。金,指鑼。
1.一種經書。
2.猶言貫通。
3.副詞。表示只要經過某個步驟或某種行為就能產生相應的結果。
4.酒一瓶或一斤為"一經"。參見"一經程"。
1.唐代科舉考試的一種名目。
1.古代有嘉禾一莖六穗﹑一莖九穗的記載,認為是祥瑞之兆。
1.指細微之物。
1.古代井田制的一種單位。以九百畝為一井。
2.一口水井;一眼泉水。
3.一個市井;一座市鎮。
1.一樣;同類。
2.一會兒。
①一條小路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②副詞。徑直;一直一徑往東走去|他一徑做著小學教師。
1.方言。一抱。
1.謂陽數始于一,而極于九。極則復于一,終而復始,故用以喻循環之理。
2.佛教語。指凈土宗九品往生的教義。
3.滿俗贈獻之禮,以九數為貴,至少一九,至多九九。
4.從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為一九。亦指第一個九天。
報告文學。宋之的作于1936年。敘寫1936年春天作者在軍閥閻錫山統治下的太原的見聞。采用新聞剪輯的手法,將日常生活素材作了適當剪裁,反映了人民大眾的凄慘生活。并以自然界的春天,反襯社會的嚴酷無情,抨擊了反動軍閥的法西斯統治。
1.順手。
1.亦作"一匊"。
2.兩手所捧(的東西)。亦表示少而不定的數量。
1.謂一次行動。
2.謂鳥類一飛。
3.古代稱一次殺牲陳設盛饌為"一舉"。
4.謂舉起一次。
5.一次應試。
1.原指士子一旦科舉及第就天下聞名,后亦泛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做一件事可以同時得到兩種好處。語出《東觀漢記·耿fda44》吾得臨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謂一舉而兩得者焉。”
1.謂一舉措而能顧全兩面。
1.一飛就是千里。喻前程遠大。
1.《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后以"一舉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1.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如有力者哀其窮而運轉之,蓋一舉手一諟洶妊狺]。"后以"一舉手之勞"喻毫不費力。
1.見"一舉千里"。
1.指每一個舉動。
1.舊稱一點鐘。
1.一個聚落。
2.一堆。
3.一次聚合。
1.一決勝負。雌雄,喻高低。
多指獨一無二的技藝微雕藝術堪稱中華一絕。
1.睡醒◇亦稱一次睡眠為一覺。
2.謂全力以赴。
1.一次失足。
2.喻經受一次挫折。
比喻遭到一次挫折或失敗,再也不能振作起來他初戰失利,從此便一蹶不振。
1.猶一叢。
2.一棵。
3.一個巢。
4.猶一方。
1.比喻雜亂成堆。
1.見"一窩子"。
1.方言。猶言一點點。
1.蒙語"大"的音譯。
2.表數量。公制一克等于一公斤的千分之一。藏語用于容量和地積一克青稞約二十五斤;播種一克種子的土地稱一克地,約合一市畝。
1.表示時間。古以漏壺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至清初定為九十六刻。今用鐘表計時,一刻為十五分鐘。
2.指短暫的時間,猶片刻。
1.同"一客不煩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