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情多,不得空工作~。
1.亦作"駝鈕"。
2.印章上端為駱駝形的印鈕。
1.馱運貨物的牲口。
1.用駝絨制成的衣裳。
1.亦作"駞曲"。
2.指脊背等彎曲如駝峰。
1.即駝絨。
1.亦作"駞茸"。
2.即駝絨。
1.像駱駝毛那樣的淺棕色。
1.亦作"駞酥"。
2.指駱駝乳釀制的酒。
3.駝脂。
1.亦作"駞毯"。
2.駝毛毯子。
1.亦作"駞蹄"。
2.駱駝之蹄足。加工后可為珍饈。
1.亦作"駝蹄雞"。亦作"駝蹄雞"。
2.即鴕鳥。
1.馱垛。
1.稱背馱小兒者。
1.駝背老翁。
1.馳騁飛翔。
1.獸名。有肉峰,似駱駝。
1.腰背彎曲。
1.役使駱駝的人員。
1.用牲口負載運輸。
1.馱負運載。
1.指駱駝背部駝峰內的脂肪。又稱峰子油,可入藥。
1.駝背的人。
1.船上掌舵的人。
1.船上操舵之室。亦指后艙室。因高起如樓,故稱。
2.借指乘船。
1.輪船﹑汽車等的方向盤。
1.船上掌舵的人。
1.指舵板。
1.方言。指臀部。
2.方言。喻指要害之處。
1.打磨玉器的砂輪。
2.方言。指成團﹑成堆﹑成塊的東西。
3.比喻呆板的人。
又稱非洲鴕鳥”。鳥綱,鴕鳥科。現存最大的鳥。雄鳥身高2~3米,體重平均50千克。頭小,頸部長。足強壯,具兩趾和肉墊,善奔跑。翼退化,不能飛。經馴化和訓練,可供人騎坐及表演。
指回避現實的一種政策。據說鴕鳥被追急的時候,就把頭鉆進沙土里,認為自己看不見,就不會有危險。該名詞最早出現在1891年9月1日英國的《樸爾摩爾新聞》上。
1.欺騙。
1.人的背部向后拱起。
1.蹉跎;光陰虛度。
1.駝背的男子。
1.駝背的人。
1.像飲酒后臉上泛現的紅色。
1.即酥酡。
1.飲酒臉紅貌。亦泛指臉紅。
1.香木名。即伽南香。與沉香同類。
1.勾引;誘惑。
1.亦作"槖筆"。
2.古代書史小吏,手持囊橐,簪筆于頭,侍立于帝王大臣左右,以備隨時記事,稱@持橐簪筆,簡稱"橐筆"。語本《漢書·趙充國傳》"卬家將軍以為安世本持橐簪筆事孝武帝數十年。"顏師古注引張晏曰"橐,契囊也。近臣負橐簪筆,從備顧問,或有所紀也。"元馬祖常《奏對興圣殿后》詩"侍臣橐筆皆鹓鳳,御士櫜弓盡虎羆。"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自淀園被毀,昔日天潢授簡之區,鄒枚橐筆之舍,瑤瓦芝楣,鞠為茂草。"后亦以指文士的筆墨耕耘。
1.同"橐駝"。
1.背負行囊。
1.地名。今作柘皋,在安徽省巢湖市境。
1.謂收入囊橐之中。
1.同"櫜甲束兵"。
1.亦作"槖奸"。
2.藏奸。
1.亦作"槖金"。
2.囊中之金。
1.猶同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