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竿牘。
1.亦作"石密"。用甘蔗煉成的糖。
2.野蜂在巖石間所釀的蜜。
3.櫻桃的別名。
可分成柔長纖維的硅酸鹽纖維狀礦物。具絲絹光澤,常見顏色為白色和各種色調的藍色。具有耐酸、耐堿、耐高溫和絕緣等性能,有的還有良好的過濾性。廣泛用于制造防火紡織物、隔音材料、保溫材料、絕緣材料和過濾材料等。
1.作為國家柱石的人民。一說指正民,與閑民相對。
1.刻有文字的碑石。
1.石制磨粉工具。
1.姓。遼之述律氏,遼亡入金,改為石抹氏『姓稱蕭。元有石抹也先。見《元史》本傳。
1.布滿礫石的荒漠。
礦物名。化學成分為c,和金剛石成同質異象。顏色和條痕均為黑色,半金屬光澤,摩斯硬度1~2,易污手,有滑膩感。主要由有機成分的碳物質變質而成。能導電,耐腐蝕。可用以制造鉛筆芯、潤滑劑、電極、原子反應堆中的減速劑,以及合成金剛石等。
1.即石女。
1.見"石柟"。
1.植物名。花供觀賞,葉可入藥。
1.亦作"石枏"。
2.植物名。花供觀賞,葉可入藥。
1.植物名。花供觀賞,葉可入藥。
即粗汽油”。為石油常壓蒸餾餾出物。經裂解可得乙烯、丙烯等重要原料,經催化重整可得芳烴。主要用作石油化工原料及油漆、橡膠、油脂等工業溶劑。
1.石粉與泥土的混合物,古代封禪時作封泥用。
1.石制的研磨滾壓工具。
1.黑石脂的別名。
1.因石而成的災禍或妖孽。
1.石雕之牛。古人常列于陵墓前。
2.石質牛形的靈異之物。古人迷信,以為石牛出現象征祥瑞或預示災變。
1.古地名。相傳為夏禹出生地。在今四川省汶川縣境。
1.石藥的奴仆。指迷信服石藥可以成仙的人。
1.石制的箭頭。
1.陰道生理構造不完全的女人。
1.門洞式的紀念性石建筑物。
1.盤石,大石。比喻堅固的基業。
1.拋石機;以機發石的一種戰具。
1.石制花盆。
2.泛指石制的盆。
3.陶制盆狀烹器。
1.含有大量礦物質的咸水蒸發后凝結成的石狀物質。
1.石器時代人類制造的石器工具之一。系用石片或石葉加工而成,主要有刮削器﹑尖狀器和雕刻器等幾類器形。延續使用于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
1.石的品種等第。
1.石制屏風。
2.壁立如屏的山石。
1.石棋盤。
語出李賀《李憑箜篌引》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形容樂器聲音忽而高至驚天,忽而低至破石,極為奇妙動聽◇常形容議論、觀點出奇驚人。
1.見"石菖蒲"。
1.含玉的石塊。
1.即石油。
1.多石的山谷。
1.見"石磈"。
1.亦省作"石麟"。
2.古代帝王陵前的石雕的麒麟。
3.對幼兒的美稱。
1.環繞山石的霧氣。
1.石階;石級。
1.多石的沙灘。引申為沙漠。
1.用石材制成的器物。
2.考古學名詞。特指人類早期制作的石頭工具。一般認為,舊石器時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時代使用磨光石器。石器在銅器時代仍有使用,到鐵器時代才被鐵制工具所代替。
1.生在石上形圓如錢的苔蘚。
1.見"石楗"。
1.石造的橋。
2.特指浙江省天臺山的名勝石梁。梁連接二山,形似橋,故稱。
1.石洞。
1.舊時皇室藏玉牒的石函。
1.藍色的礦物質(藍銅礦)顏料。多用于國畫。
2.如同石青的一種藍色。
1.一種石制的打擊樂器。
2.一種石制的耕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