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亨會。
1.謂用楷書錄寫隸字并加以解釋。
1.亦作"e首"。
2.黃帝史官,始作算數。亦借指善算數者。
漢字字體,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漢朝的隸書筆畫比較簡單,是漢朝通行的字體。
1.書體的一種。即隸書。
1.奴仆。
1.謂用隸書寫定古文字。
1.謂隸書之學。
1.亦作"e業"。
2.肄業。謂修習其業。隸,通"肄"。
1.隸書的韻味。
隸書。
衙門里的差役。
1.能說會道。
1.爽快;利落。
①靈活;敏捷筆頭很俐落|戴手套干活不俐落|講話俐落。②整齊而有條理穿戴得干凈俐落|廚房用具收拾得整潔俐落。③完畢;了結獎金已分俐落|酒還沒喝俐落。④干脆;爽快事情辦得真俐落。
1.爽快;利落。指言語﹑動作。
2.整齊有條理。
3.完畢;徹底。
1.猶駢體。
1.相對陳列。
也作麗辭”。對偶的文辭對語儷辭。
1.對偶。
1.對偶的句子。
1.對偶。
1.成對的鹿皮。古代用為聘問﹑酬謝或定婚的禮物。
1.對偶精巧。
1.美妙的樂曲。借指精美的詩作。儷,同"麗"。
1.并列貌。
1.屬對之事。指寫作駢文。
1.配偶。
2.匹配,與……結成配偶。
3.對偶的文體。
1.偕同,同在一起。
1.對偶的辭句。
2.指駢體文。
1.用駢偶文寫的書札。
1.向他人夫婦祝福之辭。多用于書信。
1.同行并趨。
1.謂敲擊車輻,使馬聞聲急行。
1.以杓刮釜使其出聲,以示羹盡。
1.《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曰'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后因以"櫟散"比喻無用之材。多作為謙詞。
1.作為神社象征的櫟樹。
2.鄉里的代稱。
1.《史記.秦本紀》"﹝獻公﹞十八年,雨金櫟陽。"張守節正義"言雨金于秦國都,明金瑞見也。"后因以"櫟陽雨金"喻意外的恩賜。
1.亦稱"疬瘍風"。
2.汗斑。由一種霉菌引起的皮膚病。
1.見"疬瘍"。
1.草名。形似蒲而小,根可制刷。
1.即荔枝。
1.見"荔枝香"。
散文。楊朔作。1961年發表。作者品嘗了香甜的荔枝蜜,又參觀了荔枝林深處的養蜂場,不由得贊美為人類釀造最甜生活”的蜜蜂,進而贊頌創造新生活的忘我勞動的建設者。作品從平凡事物中挖掘出蘊含著的豐富的生活哲理和詩情。
1.亦作"荔支香"。
2.唐樂曲名。
3.詞牌名。始于宋,承唐樂曲而成。
4.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調正曲,句法同于詞。
1.荔枝樹的果實。
1.行走貌。
1.踩踏草料。比喻欺凌百姓。
1.欺凌。蹙,同"蹴"。
1.猶辧釜。
1.刮鍋有聲,等待燒火做飯。形容生活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