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海外入境的船舶。蕃,通"番"。
1.指謝家上品門第。
1.水苦荬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水苦荬》。
1.舊時對人表示答謝的一種文體。
1.酬謝的禮金。
1.辭謝遣散。
1.舊時婚俗﹐迎娶后﹐婿往女家致感謝意﹐謂之"謝親"。招女婿的﹐新娘往夫家致感謝意﹐亦稱"謝親"。
1.宋元習俗﹐男女婚后三日﹐婿家備酒宴岳父母及媒人﹐稱"謝親酒"。
1.感謝。
1.亦作"謝丘"。
2.復姓。春秋魯有謝丘章。見《漢書.古今人表》。《元和姓纂》卷九引此作"謝邱"。
1.詞牌名。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鎮浙西日,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亦曰《夢江南》。"又名《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梅》﹐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此詞到宋代始為雙調﹐又名《安陽好》﹑《夢仙游》﹑《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歸塞北》。五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韻。參閱《詞譜.憶江南》。
1.除去。
2.謝絕。
1.謂承認自己的過失﹐請求原諒。
1.山名。在江西省萬載縣北七十里。
1.感謝上級或長輩的賞賜。
1.指南朝宋謝靈運。
2.死去。
1.指晉謝安。安﹐字安石﹐故稱。
東晉大將。字石奴,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安弟。公元383年前秦南侵,宰相謝安任命他為都督,統兵抵御,依賴侄謝玄與劉牢之率北府兵力戰,取得淝水之戰的勝利∶搜刮聚斂,為時人所譏。
1.猶避世﹐謂不問世事。
2.猶謝世﹐謂死亡。
猶去世、逝世。指人死去,用于老年人故人謝世。
1.辭職﹔免除俗事。
2.謂去世。
1.斜持戈矛。謂邪擊。
1.佛教指無視因果道理的謬論。泛指乖謬不合理的見解。
1.佛教語。謂邪見參差交錯如網。形容邪見深廣。
1.佛教指邪人所標榜的邪見,以大將之幢旗為喻。
1.縱橫交錯。
1.旁門左道,不正派的宗教派別。
1.始喪時所戴的孝巾。
1.佛教語。指邪見之所在。
1.見"邪徑"。
1.斜行度越。
1.邪惡詭詐。
1.謂心傷的人無故而哭。
1.方言。壞念頭。
1.猶邪臣。
1.乖戾不正。
1.妖邪災沴。
1.謂輾轉升任地方長官。
1.古代深衣的領子。
1.較正道近便的小路。
2.比喻不正當的途徑。
1.喻指不正派的人。
1.指邪惡騷亂之事。
2.指精神失常之態。
1.謬說,邪曲之論。
1.日本古國名。約公元一世紀末二世紀初出現在九州北部,公元四世紀末亡于古大和國。
1.邪惡放縱。
1.奸邪而善諂媚。
1.作祟害人的鬼怪。
1.比喻邪念,壞主意。
2.方言。反常,出乎意料之外。
1.指不正當的門路或途徑。
1.邪惡的始端。
1.傾斜披靡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