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趁風使柁"。
2.比喻隨機應變或迎合別人行事。
1.偏頗的言論。
1.邪道。
1.靈活輕捷。
1.邪僻不正的國君。
1.乖僻不合。
1.偏僻狹隘。
1.偏僻小巷。
1.偏僻狹小。
1.邪惡。亦指奸邪不正的人。
1.不正當的愛好或行為。
1.怪僻的性格。
1.偏僻的洞穴。
1.謂未能博學,見聞寡陋。
1.謂冷僻幽隱而不易見。
1.指荒僻幽遠的地方。
1.僻陋暗昧。
1.怪僻的語言。
1.偏僻荒遠。
2.指遠離。
1.偏僻固執。
1.邪念。
1.偏執拘泥。
1.冷僻的字﹑詞和晦澀的文句。
1.繼承。
1.起身相送。
2.舉薦;推薦前往。
1.舉薦應試的文書。
1.一種使面發酵的方法;亦指用這種發酵法制成的面食。
1.由檢察機關向審判機關提出公訴時所寫的文書。
1.亦作"起墖"。
2.造塔。
1.見"起塔"。
1.謂佛教僧尼設置戒壇,舉行法事。
1.開荒為田。
2.指收獲。
1.拔節分蘗。
1.開頭,開端開始部分。
2.開始,從頭起。
3.帶頭,領頭。
4.指出花頭;出點子。
5.露頭;冒頭。 6.猶起來。多用于動詞或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情況開始并且遞進。
1.挖土﹑掘土。
1.見"起舵"。
1.方言。起頭,起初。
1.使衰頹之勢重新振作起來。
1.撰文;撰稿。
2.向上級呈報文件。
1.起床與就寢。亦借指日常生活。
1.建造房屋。
1.起得很早;早起。
1.亦作"起儛"。
2.起身舞蹈。
3."聞雞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時奮發,刻苦磨煉。典出《晉書.祖逖傳》。
1.見"起舞"。
1.計息。
1.離席;離開酒席。
1.發端,起始。
2.開始;最初。
1.出現。
1.訂立限期。
1.從小,自幼。
1.把船上的貨物搬運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