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誤謬失實。
1.人的聰明才智。
1.民間墳地。
人民大眾得民眾者得天┫攏喚起民眾千百萬。
①專制”的對稱。指多數人統治的國家形態。②專政”的對稱。指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包括討論、批評、說服教育等。③集中”的對稱。指領導人征求意見,了解下情,與群眾商量問題等。④領導人密切聯系群眾,有事同群眾商量,虛心向群眾學習,以平等的態度待人的思想作風。
特指我國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并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政黨。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它們在民主革命中有過光榮的歷史,在社會主義事業中也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現在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和一部分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參政黨。
在我國,指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共同的政治準則的基礎上互相提出意見和批評,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各級組織、各級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監督,國家權力機關對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監督,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對法律、政策的執行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等。廣義還指群眾對領導干部的批評和監督。
簡稱民青”。抗日戰爭后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在國民黨統治區建立的先進青年的地下組織。成立于1945年。主要成員是學生及職業青年。任務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廣大青年積極參加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
1.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參加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黨外進步人士。
改良主義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產生于歐洲。認為通過資產階級民主,就能把權力交給廣大人民,把資本主義國有化和資產階級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當作社會主義。
1.謂在政治生活中發揚民主。
2.革命團體內﹐以發揚民主﹐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為主要內容的小型會議。
1.舊時被征募服役的壯丁。
2.清代州﹑縣官衙前衛兵。也叫壯班。
1.民眾的資產。
1.民之宗師。
具有共同語言、地域、經濟生活及其表現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共同體。是人們在一定歷史發展階段形成的。如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現代民族。習慣上指以地緣關系為基礎的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們共同體,如中華民族、阿拉伯民族等。
各民族不分大小、強弱,一律平等,不享有任何特權。是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最初由資產階級提出,在反對封建主義和民族壓迫的斗爭中,曾起過進步作用。在中國,孫中山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首次作了規定。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民族平等,從法律上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在國際交往中,反對大國沙文主義。
1.見"荒疏"。
〈方〉(~兒)不確定的或沒有證實的消息。
1.猶荒蕪。
2.廢墟。
1.見"荒煙"。
1.亦作"荒燕"。
2.沉溺于宴飲。
1.見"荒宴"。
1.古時對海疆﹑邊陲地區的居民或民族的泛稱。
1.指邊遠地區。
貪戀酒色~無恥。
貪戀酒色,不知羞恥荒淫無恥的暴君。
1.碎銀,閑錢。
1.幼稚無知。
1.荒亂后的災民。
1.猶遙遠。
2.指遙遠的地區。
1.指農歷四月。時青黃不接而農事日忙,市場面臨淡季,俗稱"荒月"。
1.大搜。大搜索。
1.放縱越軌。
1.沉湎于酒色,行為放蕩。湛,通"耽"。
1.慌張。荒,通"慌"。
1.猶慌張。荒,通"慌"。
1.雜亂叢生的草木。
2.引申為荒蕪。
1.賑濟饑荒的政令或措施。
1.亦作"荒冢"。
2.荒墳。
1.毛坯。
1.不成材的子孫;放蕩無行的后嗣。
1.謂放縱恣肆,無所約束。
1.荒遠的角落。
1.沉湎于酒。
1.慌里慌張,顧不上選擇道路。
慌忙急促臨行~,把東西忘在家里了。
1.猶憔悴。
1.慌張錯亂。
1.猶慌里慌張。
1.凝不清。
1.見"慌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