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膽怯、怕生或做錯了事怕人嗤笑而心中不安;怕難為情她是第一次當眾講話,有些~丨你平時很老練,怎么這會兒倒害起羞來了。
1.墨畫的蘭。
2.蘭的一種。花深紫如墨,故名。
1.貪官污吏。
1.翰墨之林。比喻詩文書畫薈萃之處。宋王柏著有《墨林考》。
1.墨線。木工畫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線。
2.比喻規矩。
1.深綠色。
1.皇帝直接下達的詔書。
1.墨畫的梅。
中國畫。元代王冕作。紙本立軸。水墨。畫面上梅梢倒垂,椏杈重重,枝條密綴朵朵梅花,如一天繁星,珠胎隱現,風神綽約,仿佛乾坤清氣盡被攝入其中。為作者繁梅畫的代表作。
1.亦作"墨]"。
2.古代象刑的一種。在犯人頭上蒙以黑巾。
①面目黑瘦萬家墨面沒蒿萊。②古代的一種刑罰,在面額上刺字,染成黑色髡首墨面以毀其容。
1.精妙的文章。
2.精妙的書法。
3.精妙的繪畫。
1.亭名。在浙江吳興舊湖州府署內。宋熙寧五年,孫莘老任吳興太守時,筑亭收藏境內自漢以來古文遺刻,故名墨妙亭。蘇軾為此作《墨妙亭記》。
2.亭名。在江蘇太倉城北淮云寺中。元浙江軍器提舉官顧信與趙孟俯友好,將所得趙書刻于石上,并筑亭保護,故名。
1.拓印。亦指拓本。
2.制墨的模子。
1.昏暗貌。
2.默默;使無言。
3.失意貌。
1.芒鞋。
1.即芒鞋。
2.借指隱逸或僧道。
1.見"芒鞋"。
1.牧童。
1.芒鞋。
1.茅草的一種。
1.凝不清,難以辨識。芒,通"茫"。
1.見"茫然"。
1.見"茫然自失"。
1.指刀劍銳利處。俗稱刀尖﹑刀口。
2.比喻人的才氣﹑銳氣。
3.猶斧鉞。借指誅殺。
1.即句芒。傳為司春之神◇世亦作耕牧之神祀之。
1.穬麥的別名。
2.指皮膚表面因受寒冷刺激而起的微粒。俗稱雞皮疙瘩。
1.鋒芒。比喻人的氣焰或勢頭。
1.混沌貌。芒,通"茫"。
1.亦作"芒忽"。亦作"芒惚"。亦作"茫惚"。同"恍惚"。
2.形容不可辨認,不可捉摸。
1.亦作"芒硝"。
2.即硫酸納。多產于含鹽鹵的湖澤地帶。工業上用于制造玻璃﹑蘇打等。中醫學上稱為"樸消",用于治療腸胃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痰熱壅積等癥。
1.亦作"芒韕"。
2.用芒莖外皮編織成的鞋。亦泛指草鞋。
1.見"芒洋"。
1.亦作"茫洋"。亦作"芒羊"。
2.遨游馳騁﹑行動自如貌。
3.遼闊無邊貌。
4.迷芒貌。
1.澤瀉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八.澤瀉》。
1.指稻﹑麥之類有芒刺的谷物。
二十四節氣之一,一般在每年6月6日前后。
1.猶尨奇。
1.古代相傳高陽氏八個有才德的人之一。
1.變亂紛紜。
1.眉毛斑白。形容年邁。
1.眉毛黑白夾雜而頭發雪白。形容年邁的樣子。
1.指老人。
1.色駁雜而形怪異。
1.高大貌。尨﹐通"龐"。
1.叢雜﹐雜亂。
1.混雜。
1.房屋的大梁。
1.亞熱帶地區的一種常綠喬木。葉子互生,長橢圓形,質厚。花小,黃色。果實呈腎形,淡綠或淡黃色,果肉多汁,味甜,有香氣。果皮可供藥用。
2.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1.亦作"盲飆"。
2.疾風;狂風。
1.晦暗不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