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引薦提拔。
1.錢塘江別名。因江中有羅剎石而得名。
1.傳說中的吃人女妖。
2.小說《西游記》中人物。即鐵扇公主。
1.星相術語。兇日名。
1.江中險石名。在錢塘江中。據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秦望山附近有大石崔嵬﹐橫接江濤﹐商船海舶經此﹐多為風浪所傾﹐因呼為"羅剎石"。
2.江中險石名。在今安徽貴池附近長江中。
1.謂隋貝州刺史厙狄士文之苛政。厙狄士文為貝州刺史﹐人有細過﹐必深文陷害。又有京兆韋焜為貝州司馬﹐河樂趙達為清河令﹐并為苛刻﹐唯長史有惠政。時人為之語曰"刺史羅剎政﹐司馬蝮蛇瞋﹐長史含笑判﹐清河生吃人。"見《隋書.酷吏傳.厙狄士文》。
1.絲織衣衫。
1.猶羅裙。
1.古代飾物。用絲羅剪制。
1.羅勝。
1.唐時口語。猶言無關。
1.環繞守護。
1.到處搜索。
1.指汨羅江。在湖南省東北部。戰國楚詩人屈原憂憤國事﹐投此江而死。
1.即大羅天。
1.道士為禳除災祟而設的規模盛大的道場。
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作于1855年。外省一女地主家接待了一位貴族青年羅亭,他的舉止談吐令主人的女兒娜達麗亞傾心。她不顧母親反對要隨他出走,但羅亭卻猶豫退縮。幾年后,他仍一事無成。小說1860年新版本的結局則是羅亭在1848年的巴黎巷戰中陣亡。
1.亦作"羅襪"。
2.絲羅制的襪。
1.見"羅襪"。
1.謂成群集聚。
1.捐棄。
1.麋群踐踏過的田地。
1.臘麋肉。
1.毀傷;摧殘。
2.碎爛;腐爛。
1.麋與鹿。
2.即麋。
1.喻自由閑散不求仕進的人。
1.隱逸之志。謂立志隱居山林,與麋鹿為伍。
1.山野人的模樣。
1.包括;統攝。
1.腐爛消滅。
1.指面色黧黑的人。
1.幼麋。
1.鳥名。
1.帶骨的麋肉醬。
1.謂軀體糜爛。麋,通"糜"。
1.中藥名。麋的嫩角。
1.碎散。
1.草名。麋,通"蘪"。
1.指長壽者。麋,通"眉"。
1.眉壽。長壽之意。麋,通"眉"。
1.碎爛。
1.原指姑蘇臺。亦泛指荒蕪之臺◇常用以比喻政治腐敗,國家危亡。語本《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臣聞子胥諫吳王,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
1.麋群踐踏過的田地。
1.香草名。麋,通"蘪"。
1.即鹿銜草。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四.薇銜》。參見"鹿銜草"。
1.麋的生肉。
1.同"麋粥"。
2.麋﹐通"糜"。
1.飼養麋鹿的苑囿。
1.成群而來。
1.麋皮做的底子。
1.粥。麋,通"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