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據(jù)唐張讀《宣室志》卷八載洛陽崇讓里李氏宅有怪異,無人居。開元中,有王長史購之以為家。一夕,聞哀嘯聲,見有黑衣人立幾上,長史弟射之,嗥叫跳屋而逸◇長史召工修房,于重舍內(nèi)得一死猿,有矢貫脅,乃悟黑衣人即所見之猿◇因以"黑衣郎"作猿的別稱。
1.瑕,玉上的斑點;飇,絲上的疙瘩。比喻事物的缺點﹑毛病。
1.猶紕漏,毛病。
1.見"瑕不掩瑜"。
玉的斑點掩不住它的光彩。比喻缺點不能掩蓋優(yōu)點詩中亦有病句,然瑕不掩瑜耳。
1.見"瑕疵"。
1.亦作"瑕玼"。
2.玉的斑痕。亦比喻人的過失或事物的缺點。
3.謂指摘毛病。
1.斑痕,污點。
1.玉上的斑點或裂痕。
2.比喻缺點或過失。
3.比喻隔閡,嫌隙。
1.瑕玷和蛀蟲。比喻壞人壞事。
1.缺損;不良。
1.獸名。
1.恥辱;污點。
2.指玉石的斑疵。亦喻人的缺點﹑毛病。
1.缺點,過失。
1.玉上的斑痕。比喻事物或人的缺點﹑毛病。
1.玉的斑痕,雜質(zhì)。
2.比喻事物的缺點;人的過失或惡行。
1.猶功過。
1.過失,罪過。
1.瑕釁,禍患。
2.玉上的斑痕。也泛指缺點,毛病。
1.比喻東西之粗劣者。
1.謂因其有瑕疵而棄絕之。
1.玉上的裂縫﹑裂口。
1.指玉上的斑痕和缺損。
1.缺點;毛病。
1.亦作"瑕謫"。亦作"瑕謫"。
2.玉上的斑痕。比喻人的缺點﹑過錯。
1.謂過失與邪惡。
1.同"瑕適"。
1.猶瑕棄。
1.染件上系的小布條,上書物主的姓名,以資識別。也稱霞頭。
1.斑點和裂紋。
1.指可乘的間隙,嫌隙。
①可乘之機;嫌隙李斯入秦,因以瑕釁以成事業(yè)|彼此未忘瑕釁。②過失瑕釁屢彰,罪當萬死。
1.見"瑕釁"。
1.請室﹐待罪之室『賈誼《新書.耳痹》﹕"范蠡負石而蹈五湖﹐大夫種……謝室。"一說﹐謝當為"請"之誤。說詳《漢書.賈誼傳》"造請室而請罪耳"王先謙補注引清沈欽韓《疏證》。
1.指謝靈運。靈運曾為永嘉太守﹐故稱。
1.衰退的暑氣。
1.晉謝安在會稽東山及建康俱有別墅﹐后人概稱"謝墅"。借指高門世族的第宅。
2.謝靈運在會稽的住宅。亦代稱貴族家園。
1.謝意﹐私衷。
1.指晉謝安。安卒贈太傅﹐故稱。
1.見"謝康樂體"。
1.舊時以香燭供品﹐叩謝上天﹐祈求保佑﹐謂之"謝天"。
1.猶言謝天謝地。
1.感謝天地神靈。
2.表示慶幸或感激。
電影演員、導(dǎo)演。廣東番禺人。1936年從影,先后任明星、西北、中央電影企業(yè)等影片公司演員。建國后任北京電影制片廠演員兼導(dǎo)演。執(zhí)導(dǎo)的《甜蜜的事業(yè)》、《七品芝麻官》,均獲百花獎;《茶館》獲金雞獎最佳導(dǎo)演獎和優(yōu)秀影片特別獎。
1.舊時受人禮物后表示答謝的回帖。
1.見"謝公亭"。
1.謝安的門庭。喻指子弟優(yōu)秀之家。
2.舊時對舅家或妻家的代稱。
1.《藝文類聚》卷八一引晉裴啟《語林》﹕"謝太傅問諸子侄曰﹕'子弟何預(yù)人事﹐而政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車騎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生于階庭耳。'"后遂用以"謝庭蘭玉"比喻能光耀門庭的子侄。
1.古代房屋蓋成后酬謝土神的一種祭祀形式。
1.見"謝女解圍"。
1.舊時受委任后謁見上司致謝。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