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40年鴉片戰爭后,英﹑美﹑日等帝國主義在上海﹑天津等地租界設立的行政機關,是帝國主義執行殖民政策和奴役中國人民的工具。上海工部局成立于1854年。1943年上海﹑天津等地租界由日偽政府接收,工部局之名即不再存在。
1.指春秋吳王夫差所筑的館娃宮。遺址在今江蘇吳縣靈巖山。
1.春秋吳公子光,后為國君,即闔廬。
1.吳光,春秋吳公子光『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裁,光使專諸置魚腸劍于炙魚中,乘進獻之機刺殺王僚,而后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即闔廬)◇因以"吳光劍"為謀逆篡位之典。
1.對清詩人吳喬的雅稱。
1.春秋時吳人。其父殺之,以其血涂金,鑄成鉤,進獻吳王。故亦以為鉤名。鉤,形似劍而曲◇泛指寶劍或利器。
1.指唐吳道子所畫的佛像。
1.傳說中的人名。即祝融。一說祝融之弟,帝嚳之火正,相傳死后為火神。
1.秦漢會稽郡治在吳縣,郡縣連稱為吳會。
2.東漢分會稽郡為吳會稽二郡,并稱吳會◇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吳會。
1.吳地的美女。
金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彥高,號東山,建州(今福建建甌)人。北宋末出使金,被留,任金翰林待制,知深州。為金初詞壇領袖,與蔡松年齊名,時稱吳蔡體”。從岳父米芾,工于書畫。有《東山集》、《東山樂府》。
1.指吳偉業。詩人,明亡入清,康熙時為國子監祭酒。
2.指吳錫麒。清乾隆進士,工詩詞,并以駢文著名,官至國子監祭酒。
清代詩人。字賓賢,號野人,泰州(今屬江蘇)人。明亡后無意仕進,靠教書為生,一生貧困。是清初重要的遺民詩人之一。有《陋軒詩集》。
1.吳地所產之鎧甲。
1.吳地所產之箋紙。常借指書信。
即吳沃堯”。
1.寶劍。春秋吳人善鑄劍,故稱。
2.指春秋吳公子季札之劍。季札過徐,徐君愛其劍,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以使上國而未獻。及返至徐,則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掛徐君冢樹而去,以酬宿昔之心諾。
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畢業于中央大學。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博士。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全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主要從事原子核物理和弱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1957年用實驗證明在β衰變(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1963年又實驗證實弱相互作用與電磁相互作用密切相關,對弱電統一理論有重要貢獻。著有《介子物理學》等。
1.吳淞江的別稱。
2.縣名。屬江蘇省。
1.吳地出產的美錦。常比喻優美詩文。
1.即今之南京。
1.古代吳地所產的絹。以質地輕薄著名。
1.南朝梁文學家吳均,文章清秀拔俗,時人或仿效之,稱"吳均體"。
1.吳地楊梅的美稱。
1.指吳地的美女。古稱男曰丁,女曰口。
1.大而平的盾。
1.藍草的一種。可做染料。
清代畫家。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初信佛,后改依天主教,教名西滿,曾在澳門任司鐸。擅畫山水,初學王時敏,晚年成熟作品則沉郁蒼秀。為清六家”之一。又工詩善鼓琴。著有《墨井詩鈔》。
1.《太平御覽》卷八一八引《韓詩外傳》"孔子﹑顏淵登魯東山望吳昌門,淵曰'見一匹練,前有生藍。'子曰'白馬﹑蘆蒭也。'"后遂以"吳練"為典實。(1)指白馬。唐劉威《傷曾秀才馬》詩"吳練已知隨影沒,朔風猶想帶嘶聞。"(2)吳閶門。代指蘇州。清徐晟《春感和舍弟漳州來韻》"幾曾極目觀吳練,最是傷心續楚詞。"
1.漢吳王劉濞與梁孝王劉武的并稱。
1.古代吳地所產的一種有紋彩的絲織品。以輕薄著名。
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北云夢人。曾留學日本,參加興中會。回國后歷任清軍練兵處監督、新軍第六鎮統制。武昌起義后,赴灤州策劃舉兵反清,并聯系山西革命軍,準備發動北方新軍起義。不久,被袁世凱派人暗殺。
1.古代吳地所產的綾羅。以輕軟著稱。
1.楊梅。吳地盛產,故稱。
1.漢冀縣城門名。在今甘肅甘谷縣。
2.指春秋吳都閶門(一作昌門)。
3.指蘇州或蘇州一帶。為春秋吳國故地,故稱。
4.見"吳門派"。
1.亦省作"吳門"。
2.明代中期中國畫流派之一。沈周的學生文征明山水畫名盛當時,從學者甚眾,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陳道復﹑王谷祥﹑陸治﹑錢谷等,他們都是蘇州府人,因稱"吳門派"。在畫壇上有重要的地位。
1.危栗。
1.高山。
1.從高處瀉下的水流。
2.指高檐的滴水。
①隨時可能坍塌的樓房搶修危樓|其被轟炸者,則斷壁危樓。②高樓百尺危樓|危樓摩天|危樓曲閣半天開。
1.將暴露。
2.即將消失的露珠。
1.不安貌。
1.艱險的道路。
1.猶苦思。
1.險峻的山巒。
1.危險動亂。
1.猶直言,正論。
1.亂世中的百姓。
1.預見危亂的明智。
1.危險和災難。
危險和困難處境危難|危難的歲月|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