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太平御覽》卷八一八引《韓詩外傳》"孔子﹑顏淵登魯東山望吳昌門,淵曰'見一匹練,前有生藍。'子曰'白馬﹑蘆蒭也。'"后遂以"吳練"為典實。(1)指白馬。唐劉威《傷曾秀才馬》詩"吳練已知隨影沒,朔風猶想帶嘶聞。"(2)吳閶門。代指蘇州。清徐晟《春感和舍弟漳州來韻》"幾曾極目觀吳練,最是傷心續楚詞。"
1.中醫謂逐漸瘦削的慢性病。多指肺結核。
1.謂日去其華偽以歸于純樸無為。引申指盡可能節省或謙抑。
1.亦作"筍鞭"。
2.邊筍;竹的地下莖。
1.謂其地山峰尖峭密集﹐如春筍叢生。
1.竹的杈丫。蒂﹐枝梗連結處。
1.筍干。
1.把筍煮熟晾曬﹑加以調料的食物。
1.亦作"筍干"。
2.將筍煮熟后﹐榨扁﹐曬干而成的食品。
1.亦作"筍瓜"。
2.又稱印度南瓜。一年生草本﹐莖蔓生﹐果圓筒形﹐有淡黃﹑橘紅等色。原產印度﹐性喜溫暖干燥﹐我國各地都有栽培﹐可作蔬菜或飼料。
1.用筍殼編結為面的木屐。
1.亦作"筍尖"。
2.筍的尖嫩部分。
3.比喻女子尖俏的手指。
1.古代懸掛鐘磬的架子♂架為筍﹐直架為虡。
1.同"筍虡"。
1.竹筍與蕨菜。
1.筍干。
1.謂石峰陡峭林立﹐若春筍叢生之地。
1.竹籮。
1.亦作"筍皮"。
2.筍殼。
1.竹筍與蒲芽。
1.尖峭如筍的巉巖。
1.亦作"筍條"。
2.尚未展枝葉的新竹。比喻人的年輕俊秀。
1.亦作"筍筩"。
2.指用整條芽筍制成的筍干。
1.亦作"筍頭"。
2.榫頭。竹﹑木等器物或構件利用凹凸方式相接處凸出的部分。筍﹐通"榫"。
1.筍皮。
1.嫩竹青編成的席子。
1.用竹箬編結的鞋。
1.古代懸掛鐘﹑磬﹑閐等樂器的橫木﹐以及橫木上的大板◇亦泛指懸掛樂器的架子。
1.亦作"筍衣"。
2.筍殼。
1.竹輿。
1.比喻疾速而猛烈地攻擊。
1.《國語.魯語下》﹕"仲尼在陳﹐有隼集于陳侯之庭而死﹐楛矢貫之﹐石砮其長尺有咫。陳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館問之。仲尼曰﹕'隼之來也遠矣﹐此肅慎氏之矢也……君若使有司求諸故府﹐其可得也。'使求得之金櫝﹐如之。"后用為博聞強識之典。
1.畫有隼鳥的旗幟。古時詩文中常用以為州郡長官之標志。
1.畫有隼鳥的旗幟。古時詩文中常用以為州郡長官之標志。
1.書體名。八分體之一種。
1.畫有隼鳥的旗幟。古代為州郡長官所建。語本《周禮.春官.司常》﹕"鳥隼為旟﹐j蛇為旐……州里建旟﹐縣鄙建旐。"
2.指代州郡長官。
3.指帥旗。
1.如隼展翅﹐飄揚貌。
1.比喻桀驁不馴的本性。
1.榫頭和卯眼。亦特指榫頭。
1.器物或構件上利用凸凹方式相連接的凸出部分。
1.器物上承受榫頭的凹形洞。
1.古代懸掛鐘磬鼓的木架♂桿叫簨﹐直柱叫虡。
1.即簨虡。
1.懸掛鐘鼓的器物。業﹐鐘鼓架橫桿上的板。
1.農具中安裝的橫軸。
1.噴灑。
1.調唆擺布。
1.教唆挑撥。
1.調唆;教唆。
1.謂搬弄是非。
1.攛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