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茶話會。一種備有茶點的聚會。唐錢起有《過長孫宅與朗上人茶會》詩。
2.舊時工商業者以約定的茶樓作為行幫活動的場所,在茶座上互通行情,進行交易。這種聚會,通稱"茶會"。
1.指孕身。
1.醫家或醫院中的一科。專治婦女孕產諸疾,并輔助產婦分娩。亦指關于產科的醫學。
1.業產。
1.產品的總量。
1.本地所產之馬。
1.婦女的陰戶;產婦的陰門。
1.猶產婦。
2.指生母。
1.病癥名。產婦坐月子時因風寒所致的癆病。
1.畜牧。
1.難產。
1.生產出來的物品。
產品符合規定用途所具有的特性。不同的產品,其質量要求和檢別標志不同。一般有(1)性能,指產品的物理化學性能或技術性能,如藥品的含量、機床的功能、紡織纖維的拉力等;(2)耐用程度或有效期,如燈泡的壽命、膠卷的使用期限等;(3)可靠性,指產品使用時安全可靠;(4)外觀,指產品的光潔度、色澤、造型等。
1.舊時稱專為產婦接生的婦人。
1.分娩的日期。
1.促使萬物生長之氣,陽氣。
1.孕婦妊娠后期至分娩前的一段時間。
1.分娩。
1.見"產褥"。
1.亦作"產蓐"。
2.孕婦臨產時用的褥墊。因用以指坐月子。
3.指產褥熱。
1.產婦分娩后到生殖器官恢復常態所需的一段時間。
1.病名。產婦在分娩期或產褥期中,由細菌或病毒侵入生殖器官而引起的全身發熱性反應。癥狀是持續發高燒,下腹部疼痛,陰道流膿血,頭痛,嘔吐等。
1.耕獲,稼穡。
1.猶產房。
1.生育;分娩。
2.出產。
3.由已有的事物中生出新的事物;出現。
4.出生。
1.猶栽種。
1.指鳥產乳脫落羽毛。
1.古時,南方民間風俗,婦女分娩后,其夫代為坐褥,稱"產翁"。
1.生產物品;產生事物。
2.在某種條件下產生的事物或結果。
1.生產和銷售。
1.母羊。
1.指私人財產,如田地﹑房屋﹑作坊等等。
2.生產事業。
3.特指現代工業生產部門。參見"產業工人"。
即工業革命①”(312頁)。
1.在現代工業生產部門中從事生產勞動,以工資收入為生活來源的工人。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工人階級的主體和骨干。
國民經濟內部各類產業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包括生產資料生產和生活資料生產兩大部類的結構,農業、輕工業和重工業之間的結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結構等。通常用各產業部門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表示。產業結構的合理與否,對整個社會生產與經濟效益會產生重大影響。
國家指導產業發展方向的各種政策。包括產業結構政策、產業組織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布局政策,以及其他對產業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和法規。是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素質,進行資源長期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投在物質生產部門(如工業、農業、運輸業、建筑業等)的資本。在購買階段表現為貨幣資本;在生產階段表現為生產資本;在銷售階段表現為商品資本。與商業資本、借貸資本不同,其特征是直接生產剩余價值。
1.養育;生育。
2.出產。
1.為孕婦進行產前檢查以及供產婦度過分娩期和產后期的專門醫院。
1.生產種植。
1.生產養殖;生產養殖之物。
1.生孩子。
2.指所生之子。
1.剪削,修剪。艾,通"刈",割。
1.猶斬草除根。語本《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1.裝在船上用以撞擊敵船的器械。
1.鏟除;廢除。
1.猶強占。
1.鏟除兇惡奸邪之人。
1.鏟滅。
1.鏟除;消除。
1.鏟除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