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方言。因鞋不合適,走路時腳被擠磨而疼痛或受傷。
1.手臂伸得很長。喻善于謀取私利。
1.見"手鈔"。
1.亦作"手抄"。
2.親手抄錄。
1.見"手敕"。
1.亦作"手勑"。亦作"手勅"。
2.手詔。
1.手鐲。
1.亦作"手剙"。
2.親手創造或創建。
1.方言。私人的姓名圖章。
1.見"手札"。
1.謂不費力氣就能將必須擒拿的人捉到。
1.謂不費力氣就把敵人擒捉過來。
1.管轄之下;管理之下。
1.見"手電筒"。
1.見"手電筒"。
1.亦稱"手電燈"。
2.一種用干電池做電源的小型筒狀照明燈。
1.見"手定"。
1.親身平定。
2.亦作"手訂"。謂親自制定﹑編定或寫定。
①做事的方法手段強硬|毒辣手段。特指不正當的方法耍手段。②本事正想當面請教您的手段。
1.以手加額,表示慶幸。
①處理材料的方法。常用于工藝、美術或文學方面,含有技巧、工夫、作風等意義表現手法|手法高超。②手段,待人處世的不正當方法兩面派手法|毒辣的手法。
1.宋時州縣雇募的一種差役。
1.猶手氣。
1.手段高強。
1.形容不用度量衡器具而用手或一般的器皿分東西時,難免稍有出入。
1.謂作事的能力強而辨識能力低。
2.謂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卻很低。喻貪得而不識貨。
1.見"手藳"。
1.一種簡易的手工采掘工具。由鋼制鎬頭和木柄組成。
1.責備。
1.猶數得著。
1.比較突出或夠得上標準。
1.歷舉典故。
1.春秋時晉大夫籍談出使周朝,周景王問談晉國何以沒有貢物?談答以晉國從來沒有受到周王室器物的賞賜,所以無器物可獻。周王指出從晉的始祖唐叔開始,就不斷受到王室的賞賜,責備籍談身為晉國司典的后裔,竟不知道這些史實,說他是"數典而忘其祖"。事見《左傳.昭公十五年》◇用以比喻忘本。現也用以比喻對祖國歷史的無知。
《左傳·昭公十五年》記載春秋時晉國大夫籍談出使周朝,說晉國從未受過周天子的賞賜,所以無物進貢周。周王對籍談說,你是晉國司典的后代,竟然不知道周王一直對晉有賞賜,這是數典而忘其祖”◇以數典忘祖”比喻忘記了自己國家或祖先的歷史。也比喻忘本。
1.說東道西。
1.猶制度。
2.指廣長。廣,指口徑;長,指上下。
3.指天象星宿運轉的度數。
4.幾次。
1.說長道短,說三道四。
1.一定的數目。
1.幾次。
1.進入伏天;伏天開始。
1.見"數黑論黃"。
1.說長道短,挑唆是非。
1.見"數黃道黑"。
1.猶數黑論黃。
1.見"數東瓜,道茄子"。
1.猶數理。數術之理。
1.以數字來計算。
1.幾十年。十二年為一紀。
1.擅長術數的人。
1.《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司馬貞索隱"數見音朔現。謂時時來見汝也。不鮮,言必令鮮美作食,莫令見不鮮之物也"◇稱某種現象經常看見為"數見不鮮"。
多次看到,不感覺稀奇農民家里有彩色電視機,早已數見不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