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字秉吾,號敬軒,延安柳樹澗(今陜西定邊東)人。出身貧苦。初從軍,因被人陷害革役◇參加陜北農民起義,成為起義軍首領之一。1635年與高迎祥聯兵東進,攻破安徽鳳陽,焚燒皇陵。1638年曾接受明政府招撫”,次年東山再起,相繼破襄陽,取武昌,克長沙。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1646年清兵南下,他率軍抵御,不久在四川西充鳳凰山遭伏擊,中箭身亡。
1.猶言自取禍害。
1.志向和抱負。
1.謂駕馭車馬速行。
1.志趣和識見。
1.即鬧劇。
1.求勝;取勝。
2.追逐財利。
1.古官名,掌管王馬。
1.志趣和好尚。
2.情致;風格。
1.亦作"趣舍"。
2.取舍。趣,通"取"。
1.謂努力與當時的形勢﹑環境及條件相適應。
2.抓緊時機;及時。
3.追求時鮮物品。
1.旨趣見識。
1.驅使;役使。
2.促使,督促。
1.亦作"趣埶"。
2.順應形勢。
3.趨附權勢。
1.謂節奏短促急速。
情趣意味趣味無窮|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謂熱衷追求。
1.急襲,快速攻擊。
1.見"趣向"。
1.亦作"趣向"。亦作"趣鄉"。亦作"趣向"。
2.志趣;志向。
3.好尚;興味。
1.樂趣,興致。
1.速整行裝。
1.奔走服侍。
1.見"趣勢"。
1.志趣;意境。
1.即蟋蟀。
1.意趣;意旨。
1.情趣風致。
1.速整行裝。
1.奔走;行走。
2.謂小步疾行,以示禮敬。
1.悔改。
1.悔改。
1.更換。
1.悔改;悔悟。
1.悔改收斂。
1.悔改畏懼。
1.謹厚貌。
1.悔改的表情。
1.悔改戒慎。
1.悔悟戒懼。
1.悔悟。
1.悔改之心。
1.悔改;改變。
1.悔改之意。
1.禁閉。
藝術體操項目之一。在音樂伴奏下,以手持圈進行的有節奏的連續不斷的一種身體練習。圈用木或塑料制成。成套動作由手持圈作擺動、繞環、滾動、拋接、旋轉圈、跳圈、鉆圈等動作以及徒手體操、技巧和舞蹈的各種基本動作編組而成。
1.指清初滿族統治階級圈占指定的民地。系掠奪土地的一種方式。
2.指圈占的土地。
15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英國貴族地主為發展養羊業賺取錢財,大規模圈占公地甚至農民耕地使之變成牧場的活動。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對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1.亦作"圈阓"。亦作"圈繢"。亦作"圈?"。
2.圈套。
3.窠臼;框框。
4.束縛;約束。
1.用加圓圈或點表示文章的句讀;圈點也常加在字句的旁邊,表示精采或重要。
1.見"圈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