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聲音繁雜細碎d062<啁哳而悲鳴。
1.在審訊中。
2.猶據理;于道理方面。
3.有理,合乎道理。
1.清民間秘密組織之一。相傳為明末遺民楊來如在山東即墨創立,為白蓮教支派。一說其創始人為河北滄縣尹靈。自稱"融合三教為一體"。在教者戒飲酒﹑吸煙﹑貪嗔﹑妄語﹑忤逆,并密授反清復明宗旨。流行于山東﹑東北一帶。清政府曾明令取締◇為反動勢力所利用。
1.猶在位;在朝。
1.在眼前;在視線之中。
1.在學宮。泮,古代學宮。《詩.魯頌.泮水》"魯侯戾止﹐在泮飲酒。"后因以"在泮"稱童生考入縣學為生員,亦即考中秀才。
1.謂隸屬旗籍。
1.謂居官。
1.在世之日。
1.猶在草。
1.《國語.晉語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焉。"韋昭注"三,君﹑父﹑師也。"后以"在三"為禮敬君﹑父﹑師的典故。
1.猶居喪。
1.語出《論語.季氏》"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后以"在色之戒"謂色欲方面的戒忌。
1.古代喪禮,遇父母之喪,百日以內喪主和諸子睡草墊,枕土塊,故稱守喪為"在苫"。苫,草墊子。也稱"苫次"。見《儀禮.喪服》。
1.《書.呂刑》"穆穆在上,明明在下。"孔穎達疏"言堯躬行敬敬之道在于上位。"后因以"在上"尊稱帝王。
2.在上位。對長輩或上司等的敬語。
1.現任官職。
1.猶在世。
1.謂當政用事。
2.謂流傳于世間。
3.活在世上。
1.居官任事。
2.指主持其事的官員。
3.參與其事。
1.謂兒女在父母身旁。
1.猶當權。
1.女子已訂婚而未嫁,或已嫁而被休回娘家,稱"在室"◇亦泛指女子未婚。
1.謂由于天數。
2.謂在某一范圍中。
1.在這里。
1.猶言所在地。
1.謂母親健在。
1.謂罪犯在潛逃中,尚未捕獲。
1.指人死后升入上界的靈魂◇亦以稱死者及其不昧的精神。
1.《論語.鄉黨》"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又《禮記.經解》"天子者……其在朝廷,則道仁圣禮義之序。"后以"在廷"指朝廷。
2.指在朝者,即朝臣。
1.在路上;在路途中。涂,通"途"。
1.謂在家而假托不在。
2.猶存歿。指生者和死者。
1.謂遠處的東西在視野以內。
2.謂盼望的事情即將到來。
1.居于君主之位。
2.居官位;做官。
1.猶言在手中。
2.有把握。
1.從前;往昔。
1.謙詞。用于自稱。坐席時,尊者在上座,故云。
1.預先;事先。
2.早先;從前。
3.謂時間在前。
1.明清時代,凡經本省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秀才,稱為"在庠"。庠,古代的地方學校。
1.留心;操心。
1.內行。對某事﹑某行業了解底細且有經驗。
1.謂犯人在拘留監禁中。
1.《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孟子.萬章下》"在國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謂庶人。"本謂庶民處于鄉野,后用以稱不居官當政,與"在朝"﹑"在位"相對。
1.指實行多黨制的國家中不執政的政黨。與執政黨相對。亦喻指不掌權的人。
1.即影子內閣。資產階級在野黨為爭奪政權,在其議會黨團內部按照內閣的結構預先組織上臺執政的班子。議會進行政策辯論時,在野內閣的各部"大臣"各就有關方面發言。1907年英國保守黨首先設立。
1.留意;放在心上。
1.《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則治,治之則亂也。"成玄英疏"宥,寬也。在,自在也……《寓言》云,聞諸賢圣任物自在寬宥,即天下清謐。"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無為而化。多用以贊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1.見"在于"。
1.《詩.小雅.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后因以"在原"指兄弟。
1.處處;到處。
1.早先;從前。
1.擔任官職。
2.今多指擔任著職務,相對于退休﹑離休等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