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一種雜技名稱。
1.即梁苑。
1.指南朝梁武帝。
1.見"梁皇懺"。
即蕭衍”。南朝梁的建立者。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常州西北)人。原為齊雍州刺史,乘齊內(nèi)亂起兵,公元502年奪取帝位。在位時重用士族,殘酷剝削農(nóng)民,多次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酷信佛教,大興寺院,曾三次出家為僧。擅長文學,精樂律,善書法。統(tǒng)治后期北方降將侯景叛亂,都城建康被攻破,饑病而死。
1.流星名。
1.指梁州雁塞山池中之雁。
2.泛指鴻雁。
1.梁上的燕。比喻小才。
1.周宣王時馴養(yǎng)鳥獸的能手。
1.相倚相靠。
1.指蜀地。蜀漢有梁益等州,因以并稱。
1.梁木。
2.山名。即梁父。
1.梁柱。比喻身負重任的人。
1.指梁郡與潁川郡。
1.漢鄒陽受誣陷系獄,自獄中上書梁孝王辯白,終獲釋。事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因以"梁獄"代指冤獄。
1.即梁苑。西漢梁孝王的東苑。
2.借指皇室的宅第園林。
3.指汴京。今河南省開封市。
4.指劇場,戲園。
1.謂他鄉(xiāng)雖好,不宜久居;亦謂眼下雖然順心,卻非長久之計。
1.見"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
1.西漢梁孝王所建的東苑。故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南。園林規(guī)年大,方三百余里,宮室相連屬,供游賞馳獵。梁孝王在其中廣納賓客,當時名士司馬相如﹑枚乘﹑鄒陽等均為座上客。也稱兔園。事見《史記·梁孝王世家》。
2.代指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
1.漢梁孝王所建的東苑與隋煬帝開運河所筑的大堤◇以"梁苑隋堤"為吟詠歷史勝跡之典。
1.南朝宋謝惠連為《雪賦》,曲盡描繪梁苑大雪景色,傳為妙文◇用為贊美他人詩文的典故。
2.借喻白色的繁花。
1.比喻重要人物。梁,棟梁。丘,指泰山。語出《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南朝梁任昿《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天不慭遺,梁岳頹峻。"一說"梁岳"即梁山,指泰山。參閱《文選》李周翰注。
1.稠粥。梁,通"粱"。
1.橋梁。
1.詞牌名。唐教坊大曲有《涼州》,由大曲摘遍而為小令詞調(diào),因稱《涼州令》,宋以后訛稱《梁州令》。雙調(diào),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體,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屬正宮,字句格律相近,而與詞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僅見于諸宮調(diào)。
1.古代車上用以駕馬的曲轅。突出車前為穹隆形,如屋梁,故名。
1.《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齊威王﹞與魏王會田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寳乎'威王曰'無有。'梁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柰何以萬乘之國而無寶乎?'"后因以"梁珠"指寶珠。
1.支承橋梁的柱子。
2.屋梁和柱。
3.喻棟梁之材。
4.指鼻梁骨。
梁子1〈方〉山脊。 梁子2 [liáng·zi]評書、大鼓等曲藝中曲目的故事提綱。
1.亦作"梁騶"。
2.古代天子狩獵之地。
1.見"梁鄒"。
1.中型鳴禽,性喜群飛。種類頗多。
1.木制提水工具,形似水桶而較小。
1.木名。又稱涼子木﹑即來﹑燈臺樹。
1.古代軍中窺敵的瞭望車。
1.一種喪車。
軍用的糧食和草料兵馬未動,~先行。
1.明清所設(shè)征收﹑解運所在糧區(qū)田糧的人員。由糧區(qū)內(nèi)大戶充當。
1.官府所發(fā)繳納錢糧的收據(jù)。
1.糧食。以斛計量,故稱。
1.五代時官署名。其職掌類似于宋代的糧料院。
1.繳納田賦之民戶。
2.方言。地主。
1.見"糧饋"。
1.唐宋官員的廩祿給養(yǎng)。料,俸祿以外的另加物品。
1.官名。
1.官署名。宋初以武臣為都糧料使,后改以文臣主其事。有諸司糧料院及諸軍糧料院之別,分掌官俸及軍餉。南渡后,設(shè)有分差各處的糧料院。
1.糧食。
糧草成群結(jié)隊的大車裝著軍火、~去支援前線。
1.購買糧食和糧食制品的票證。
2.舊時政府征收錢糧的通知單。
1.糧食。
1.指糧食。以石計量,故稱。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