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官府所發繳納錢糧的收據。
1.道士煉丹用的灶。
1.黃金和絲織品。泛指金銀財物。
1.指鳥籠。
1.亦作"金籯"。
2.儲存黃金的竹器。語出《漢書.韋賢傳》﹕"故鄒魯諺曰﹕遺子黃金滿粂﹐不如一經。"顏師古注引如淳曰﹕"粂﹐竹器﹐受三四斗"。
1.首飾名。
1.亦作"金瑆"。
2.酒杯的美稱。
1.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葉子互生﹐披針形﹐頭狀花序﹐花冠乳黃色或橘紅色。全草和花可入藥﹐有利尿﹑發汗﹑興奮﹑通經等作用。又稱金盞菊。
1.金盞花。
1.漢時金日磾﹑張安世二人的并稱。二氏子孫相繼﹐七世榮顯◇因用為顯宦的代稱。
1.漢顯宦金日磾﹑張安世的居處。常用以泛指權貴館舍。
1.漢時﹐金日磾﹑張安世并為顯宦。許廣漢為宣帝許皇后之父。史指史恭及其長子史高。恭為宣帝祖母史良娣之兄。宣帝即位﹐恭已死﹐封高為樂陵侯。許史兩家皆極寵貴◇因以此四姓并稱﹐借指權門貴族。
1.金質的官印。一說﹐銅印。因以指代官宦仕途。
2.古代高級官員的官服。
1.指華麗的詩文。
1.見"金印紫綬"。
1.銅制的仙人手掌。為漢武帝作承露盤擎盤之用。
2.喻帝王提拔。
1.指精美的床帳或帷帳。
2.特指古代一些游牧民族可汗所居之帳房。
1.金色的障扇。帝王臨朝或出巡的儀仗。
1.謂如金玉之明美。
1.如金之堅貞。
①〈書〉縫紉、刺繡用的金屬針。②針灸用的針,古時多用金、銀或鐵制成,現在多用不銹鋼制成。參看〖毫針〗。③用做食物的金針菜的花。
1.核實。
2.喻舉用人才。
1.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書〉發動武裝暴動。
1.舉手齊額﹐表示喜悅慶幸。
1.謂舉手加額﹐以相慶賀。
1.抬頭。
2.被薦舉者中居首位的;科舉考試的第一名。
3.檢舉﹐告發。
4.首領。
1.抬頭仰望。謂期待殷切。
1.猶昂首振臂。謂振作奮發。
1.見"舉手加額"。
1.上疏。
1.古代官方對民間的一種信貸形式。
1.奉告。
1.燃起火把。
2.燃起告警烽煙。
1.蜷曲不能伸。舉﹐拘攣。
1.猶言以莛撞鐘。
1.起用奸邪者而罷黜正直者。語出《論語.為政》"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邢昺疏"舉邪枉之人用之,廢置諸正直之人。"按,錯,同"措"。
1.舉足;舉步。武﹐步武。
1.借債付利息。
2.生育子女。
1.表彰。
進行(集會、比賽等)~會談 ㄧ~球賽 ㄧ展覽會在文化宮~。
1.推舉鹽。
2.指科舉。
1.見"舉目無親"。
1.漢代﹐朝臣為了解民風民意而搜集民間謠諺等返奏朝廷﹐謂之"舉謡言"。
1.為應科舉考試而準備的學業。明清時專指八股文。
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許多事情。
1.抓住一方面﹐廢棄許多方面。指舉措不當。
1.猶起義。
1.推舉隱逸之士。
1.涉想;動念。
1.放聲喧呼。
2.為悼死者而放聲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