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借以成形。
1.細浪。
物體上的條紋柳桉木的紋理很清晰。
1.皺紋;條紋;紋理。
1.有紋理的木材。
1.器物上的花紋裝飾。
1.細紋。借指極為細微的痕跡。
1.形容一點兒沒有動。
1.見"紋絲不動"。
1.西方封建貴族用以表示家族身份的圖案標志。
有聲望,顯達不求聞達于諸侯。
1.聽到音訊或傳聞。
2.探聽消息。
1.聽到風聲即起響應。
1.聽到風聲就逃跑。
1.見"聞風而起"。
1.一聽到消息就來。形容行動迅速。
1.聽到一點風聲就嚇破了膽。形容對某種力量的極度惶恐。
1.見"聞風破膽"。
1.聽到風聲就起而贊同支持。
1.聽到風聲就逃之夭夭。
1.聽到雞叫。指黎明。
2.見"聞雞起舞"。
1.指聞雞起舞的祖逖。比喻及時奮發(fā)的志士。
詩人。江蘇丹徒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曾任新華社新疆分社社長、中國作協(xié)蘭州分會副主席。著有長詩《復仇的火焰》,詩集《天山牧歌》、《河西走廊行》等。
有名望的人少正卯,魯之聞人也|社會聞人。
1.聽到聲音。
2.聽到消息。
聽到了以前沒有聽到過的事情,形容事情非常新奇使我聞所未聞,圣朝之瑞也。
1.即蚊子。
2.比喻壞人。
1.亦作"蚊裯"。
2.蚊帳。
1.見"蚊幬"。
1.猶臥治。謂在臥病中監(jiān)軍。
1.臥病。
1.不解甲而臥。有枕戈待敵之意。
1.枕席被褥的統(tǒng)稱。
1.臥病。
1.樂器名。箜篌的一種。
1.保持恒溫﹑發(fā)酵而成的牛﹑羊乳。
1.猶臥治。
①睡臥著的龍盤根似臥龍。②比喻隱居的賢才、未用于世的杰出人才臥龍從古混漁樵。
1.地名。在河南省南陽市西。相傳為漢末諸葛亮隱居處。唐宋時建祠以作紀念。元初遭兵燹﹐殿宇焚毀﹐大德年間重建。清康熙時﹐南陽郡守在祠內(nèi)發(fā)現(xiàn)前人題詠"臥龍崗十景"的石刻﹐依石刻筑成雄偉壯觀的建筑群。祠內(nèi)碑刻甚多﹐有宋岳飛書寫的前﹑后《出師表》等。解放后已將西院辟為博物館﹐并在東部新建漢畫館和漢碑亭。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世界生物圈保護區(qū)網(wǎng)”成員。在四川省汶川縣西南。中國大熊貓最集中地區(qū)。以大熊貓等珍稀動物及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為主要保護對象。
1.宋時的一種餅食﹐用作吉慶禮品。以形作臥鹿狀﹐"鹿"與"祿"諧聲﹐故名。
1.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六"先是術者言京城如臥牛﹐賊至必擊﹐善利﹑宣化﹑通津三門﹐善利門其首也﹐宣化門其項也﹐通津門在善利宣化之間﹐而此三門者賊必攻之地◇如其言。"后因以"臥牛城"稱宋代汴京(開封)城。
1.火車上供旅客睡覺的鋪位。
2.今分軟席臥鋪和硬席臥鋪兩種。
1.寢臥和起身。多指日常生活諸事。
1.猶臥病。
1.漢武帝時巧匠丁綬制作的一種香爐﹐可使爐體經(jīng)常保持平衡﹐便于置之褥中﹐故名。
1.古代禮教﹐子從父母之喪起至入葬﹐不住寢室﹐臥于草席﹐以土塊為枕﹐謂之"臥苫枕塊"。
1.射擊的一種姿勢﹐臥倒在地上射擊。
1.最常用的一種鏜床。主軸的軸線是水平的。安裝工件的工作臺一般能在水平面內(nèi)作前后左右移動或回轉(zhuǎn)﹐主要用于加工箱形零件的孔﹐并可以銑平面和加工螺紋等。
1.臥于室內(nèi)。猶臥床。
2.即臥房。
矮床,床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