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正衙"。
1.古稱社稷之主。
2.鼠的別名。
1.燕的別名。燕子為候鳥,江南一帶每年以春社來,秋社去,故有此名。
1.《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曰﹞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后以"社櫟"謂里中不材之木。喻無所可用。
1.社廟叢林。
1.社日以豬﹑羊﹑雞﹑鴨﹑粉面﹑蔬﹑米所作之羹。
1.報社或雜志社代表編輯部意見所發表的評論當前重大問題的文章。
1.社與宗廟。
2.舊時祭祀土地神之廟。
1.猶身世。
1.謂身體相隔雖遠,但是雙方的心卻貼得很近。
1.佛教語。謂圍繞在佛身上的祥云。
1.指懷胎現象。
1.《呂氏春秋.審為》"中山公子牟謂詹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闕之下,奈何?'"后以"身在江湖,心存魏闕"指雖不居官,仍關懷朝政。
1.見"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1.謂只要行為端正,不怕別人有不良的看法。
1.見"身正不怕影兒歪"。
1.身體。
2.指婦女的貞操。
3.指婦女的終身大事。
4.身孕。
5.身姿,架勢。 6.梵語"舍利弗多羅"的意譯。"舍利"為"身","弗多羅"為"子"。為釋迦牟尼弟子中的第一智者。
1.見"身骨"。
1.猶親自。
1.謂自己做事自己承當。
1.行進貌;往來奔走貌。亦謂行進的聲音。
2.眾多貌。
1.猶言出仕。
1.誦讀書籍。畢,書簡。語本《禮記.學記》"今之教者,呻其占畢。"
1.呻吟痛楚。
1.因病痛而發出聲音。
1.因勞苦疾痛而呻吟呼喊。
2.高吟;吟嘯。
1.因勞苦病痛而呻吟或叫喚。
1.謂發出凄楚的聲音。
1.愁苦呻吟。
1.呻吟叫喊。
1.誦讀;吟詠。
2.因憂勞苦痛而嗟嘆。亦指嗟嘆聲。
1.漉米竹器。即筲箕。
1.古時士大夫束腰之大帶。
1.紳士和董事。泛指地方上有勢力有地位的人。
1.大帶與笏板。古仕宦者所服用。
2.指做官。
束大帶,穿青衿。指地方上有權勢的人或在學的生員紳衿結伴同行。
1.紳士和糧戶。指地方上有地位有財勢的人。
1.腰帶和冠。借指士大夫。
1.紳士與民眾。
1.紳,大帶;緌,冠帶之末梢下垂部分。借指有官職的人。
1.紳士和商人。
1.喻練達能干的官吏。
1.不妒忌則子孫興旺的教誨。語本《詩.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鄭玄箋﹕"凡物有陰陽情欲者﹐無不妒忌﹐維蚣蝑不耳﹐各得受氣而生子﹐故能詵詵然眾多。"
同莘莘”≤多的樣子螽斯羽,詵詵兮。
1.《晉書.郄詵傳》﹕"﹝詵﹞累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因以"詵枝"為頌揚政績卓著者之典。
1.《爾雅·釋木》"木自埽瑬浮A⑺潰墶"邢昺疏"自荃壅咼麞福立死不弊頓者名"◇因以"柛"指枯死的樹木。
1.指以麻籸為燃料的照明火盆。
2.又舊俗,歲時送神或祠祭﹑燕設,燃火于門外以祀神,兼取旺盛之相,亦謂之籸盆,燃料不限于麻籸。
1.高深貌。
1.見"峷屼"。
1.亦作"峷兀"。
2.高聳。
3.引申為奇特。
1.亦作"峷崪"。
2.高聳貌。
3.形容用字遣句的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