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峷屼"。
1.侍候保衛(wèi)。
2.伺候護養(yǎng)。
1.陪從交談。
1.侍女。鬟,婢女。
1.貼身侍女或姬妾。
1.司灑掃,借指為妻妾。
1.侍候﹑陪伴﹑護理患者。
1.陪從祭祀。
1.伴隨君王車乘出行。
1.謂等到有單獨進言的機會。侍,通"待"。
1.進見侍奉。
1.從師讀書,聽其講學(xué)。
2.為皇帝或太子講學(xué)。
3.官名『代有此稱號,以之名官則起于魏明帝。唐始置侍講學(xué)士,其職為講論文史以備君王顧問。宋沿置,并設(shè)侍講﹑侍讀,皆由他官之有文學(xué)者兼任。元明清則列為翰林院額定之官。又南北朝﹑唐﹑宋諸王府,亦有侍講。
1.官名。唐始設(shè),初屬集賢殿書院,職司撰集文章﹑校理經(jīng)籍。宋時由他官之有文學(xué)者兼任,如邢昺以國子祭酒為侍講學(xué)士。屬翰林學(xué)士院。元明清翰林院均置此職,講論文史,甚為清顯。
1.陪侍奉教。
2.見"侍教生"。
1.明代后期御史對巡撫的自稱。亦泛用為公卿對縉紳的自稱。多用于名帖或其他書面文字中。
1.巾,手巾之類;櫛,梳篦之類。古代以服侍夫君飲食起居為妻妾本分,故用作為人妻妾的謙詞。語出《左傳.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zhí)巾櫛,以固子也。"
1.職官名。有文武之分。職在侍值禁中,故稱。宋內(nèi)侍官階,有左侍禁﹑右侍禁,均為宮禁中侍奉之官。
1.侍奉飲酒。
1.猶倚仗﹑憑借。侍,通"恃"。
1.古代官名。秦漢郎中令的屬官之一。
2.古代官名『制,郎官入臺省,三年后稱侍郎。隋唐以后,中書﹑門下及尚書省所屬各部皆以侍郎為長官之副。至清雍正時,遞升至正二品,與尚書同為各部的堂官。
3.古代官名。晉制,諸王國皆置侍郎,大國四人,小國二人,專司贊相及通傳教令。
1.恭順地站立在旁邊伺候。
1.陪從狩獵。
1.陪從君王哭吊死者。
1.猶言侍教于尊前。舊時書信中的敬語。
1.整治;料理。
2.喂養(yǎng)。
3.搞,擺弄。
1.古代宮中侍奉君王后妃的女子。
2.婢女;女仆。
3.舊指從事服務(wù)工作的女子。
1.復(fù)姓。北宋有侍其稹,侍其曙父子。見《宋史.侍其曙傳》。
1.姬妾;小妻。
1.侍奉父母。
1.猶薦枕。女子伴眠。
2.陪伴睡覺。
1.君王的近侍。
2.隨身的奴仆◇多指女侍。
1.陪從尊長用膳。
1.謂舉行射禮時在旁侍候。
1.明清兩代官場中后輩對前輩的自稱。一般用于名帖。明代翰林后三科入館者,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館者,均自稱侍生。平輩之間,或地方官員拜訪鄉(xiāng)紳,亦有謙稱侍生的。
2.舊時對于同輩或晩輩的婦人,在名帖和聯(lián)幛上都稱"侍生"。《稱謂錄》卷三十二"今于挽婦人聯(lián)幛中概稱侍生。"當面口頭也可稱侍生。
1.陪侍尊長進食。
1.亦作"侍使"。古代沒入官府為奴的罪犯家屬中,以年少較有才智的女子為侍史。
2.古時侍奉左右﹑掌管文書的人員。
1.見"侍史"。
1.侍候看護。
1.官名。侍奉帝王﹑掌管文書的官員。宋明為翰林院屬官。參閱《明史.職官志二》。
1.姣美的侍女。
1.伴寢。
1.隨身使喚的少年男仆。
1.謂投壺時在旁侍候。
1.侍從護衛(wèi)。
2.跟隨左右,負責(zé)侍奉﹑保衛(wèi)的人。
3.官名。為皇帝禁軍。清代專選滿﹑蒙勛戚子弟及武進士擔任。參閱《通志.職官五》。
1.侍候問安。
1.陪伴尊長出行,照應(yīng)起居。
1.給帝王或皇子講學(xué)。
1.謂侍從君上,適時進言。
2.傳達太子言語的官員。
1.亦作"侍燕"。亦作"侍燕"。
2.宴享時陪從或侍候于旁。
1.見"侍宴"。
1.奉養(yǎng)。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