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稱"張果老"。
2.唐方士,隱居中條山,自言生于堯時。他常倒騎白驢,日行數(shù)萬里,休息時即將驢折疊起來,藏于巾箱之中。開元間,玄宗遣使迎入京師,賜銀青光祿大夫,號通玄先生。世傳為八仙之一。其事最早見于《明皇雜錄》,新﹑舊《唐書》均有傳,列方技類。唐李肇《唐國史補》卷上"天寶末,有人于汾晉間古墓穴中,得所賜敕書手詔衣服進之,乃知其異。"
1.潔白的牙齒。
1.峻峭的山崖。
2.蓋上白雪的山崖。
1.見"霜煙"。
1.潔白秀美。
1.亦作"霜艷"。
2.霜濃。
3.明潔貌。
1.秋雁。
1.秋天的原野。
1.經(jīng)霜的葉子。
2.特指經(jīng)霜變紅的楓葉。
1.結(jié)霜的夜晩﹔寒夜。
1.清涼的汁液。
1.指鳥的白色羽毛。
2.指寒衣。
3.指層霜。
1.在降霜的夜空中飛行的鳥。
1.經(jīng)霜的花朵。指菊花。
1.邊塞的軍營。邊塞天寒﹐故稱。
1.月影﹐月光。
1.霜夜的猿猴。
2.指霜夜猿啼聲。
1.指農(nóng)歷七月。
2.寒夜的月亮。
3.冬月。
1.白云。
1.雪白﹐潔白。
1.喻白色輕柔的云霧。
1.猶素書。
1.即鹯。其性猛鷙兇殘﹐故稱。
1.凝霜的小橋。
1.閃耀著寒光的儀仗。
1.喻昭然明白。
1.寒秋時搗衣的砧聲。
1.陣陣飛霜。
1.帶霜的枝條。
1.潔白的紙。
1.指植物耐寒的品格。
2.指人高潔的品質(zhì)。
1.鷹鹯之類。因其威猛兇殘﹐故稱。
1.亦作"霜鐘"。
2.指鐘或鐘聲。語本《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豐山﹞有九鐘焉﹐是知霜鳴。"郭璞注﹕"霜降則鐘鳴﹐故言知也。"
1.指橘紅色。因橘經(jīng)霜后才變紅﹐故稱。
1.即竹。竹表面有白色粉末﹐故稱。
2.竹名。竹皮白如霜﹐大者為篙﹐細者為笛。因借指笛。
1.指鳥獸鋒利的腳爪。
1.嚴肅的法紀。
1.皎潔的容貌。
1.白須。
2.指胡須變白。
1.深秋天氣。
1.謂因受凍而變紅。
1.毀壞。
1.精神不振貌。
1.謂墜入深淵。
1.倒塌﹔毀壞。
1.倒塌崩壞之處。
1.柔順隨和貌。
2.謂無職家居。
3.衰頹貌。
4.沉醉貌。
1.崩塌﹔毀敗。
1.跌倒或掉下。
2.毀壞倒塌。
1.降賜祥瑞。
1.落日﹐夕照。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