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蒙古滅金后,規定北方貧家合二﹑三戶出壯丁一名服軍役,出壯丁戶稱為正軍戶。
1.方言。小山,山岡。
1.猶言包羅萬象。
1.比喻器量宏大,胸襟開闊。
1.山坡。
2.泛指山和水。
3.山間水池;水岸。
1.以竹節﹑葫蘆等制作的粗陋飲器。
1.古時泛指終南﹑太華二山以北之地。
1.山后。
2.山脊。
山坡上發生的規模巨大的崩塌。往往毀壞建筑物、堵塞河道或交通線,桅很大。
1.亦作"山崩水竭"。
2.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認為是重大事變或其征兆。
1.見"山崩地裂"。
1.亦作"山崩地坼"。
2.山岳崩塌,大地裂開。
3.形容聲響強烈巨大。
1.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二"魏時,殿前大鐘無故大鳴,人皆異之,以問張華。華曰'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尋蜀郡上其事,果如華言。"后因以"山崩鐘應"比喻事物互相感應。
1.猶鄙陋。自謙之辭。
1.陡立似壁的山崖。
1.來自山中的賓客。特指漢商山四皓。
1.山神。傳說瑯琊王知遠,初入茅山,師事陶弘景,因兒時損一童子吻,不得白日升天,年一百二十六卒,封少室山伯。見《談賓錄》。
2.稱生長一百五十年的何首烏。
1.山腳水旁人家聚居之處。
1.謂入山采伐。
1.野菜。
2.茈胡苗。
1.野蠶。
1.山中的草。
2.猶言山野草莽。借指在野未仕。
1.山峰。
1.見"山楂"。
1.用山楂果實為主要原料熬制成的糕,紅色,味甜酸。
雙子葉植物,山茶科。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或橢圓形,有光澤。冬春開花,紅、粉紅或白色。是著名觀賞植物。種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業用。花是傳統中藥,能涼血止血。
1.唐﹑五代時對山居講學者的敬稱。如唐代刺史孫丘于閬州古臺山置學舍,延尹恭初為山長;五代蔣維東隱居衡岳,受業者稱蔣為山長。事見宋馬永易《實賓錄》卷十一。宋元時為官立書院置山長,講學兼領院務;明清時改由地方聘請。清末改書院為學堂,山長之制乃廢。
2.隱者之稱。
1.見"山長水遠"。
1.明代官府設置的采伐和貯存柴炭的機構。
1.山中林場或田地。
2.泛指山地。
3.宋代為實行茶葉專賣而由政府設置的榷茶場。場區茶民稱園戶,由政府派官吏管理。園戶所產之茶除可折合充稅外,其余皆須售于官府,不得私賣。
1.山中巢穴。
1.傳說帝王有德,天下太平,則山車出現,古代以為祥瑞之物。
2.一種有棚的車。
1.山中出產的珍寶。
1.隱逸之士對君王的自稱。
1.依山而筑的城市。
2.指依山固守的營壘。
1.山間的路程。
2.指行路于山中。
1.指山上田地。
1.山怪。
1.山林池沼。
2.山中的水池。
1.方言。山間的平地。
1.山中禽鳥小獸之類的小動物。
2.老虎的別稱。
1.用野蠶絲制成的綢子。
1.山野人家的廚房。
1.山岳﹑江河。
2.借指景色。
3.指名山大川。
4.指名山大川之神。
1.見"山床"。
1.山風。
1.山邊。
1.猶山歌。
1.即雉。語本《論語.鄉黨》"山梁雌雉,時哉時哉!"后以"山雌"借指雉。
1.亦作"山蔥"。
2.生于山地的野蔥。
1.逃藏于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