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山崩水竭"。
2.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認為是重大事變或其征兆。
1.探尋照射。
一種用于遠距離搜索和照明的裝置。在軍事上主要用于搜索以及照射空中、地面和水上目標。主要由拋物面鏡以及放在它焦點處的強光源、殼體、轉動機構和底座組成。照射距離一般為10~20千米。
1.試探。
2.猶消息。
3.打聽;偵察。
1.探求玄理。
1.預支。
1.探測而知;刺探而知。
2.猶言了解情況。
1.審察揭發。
1.見"探驪得珠"。
1.伸手。謂撈錢。
1.見"探篹"。
1.軍中從事偵察工作的人。
2.指舊時的探警。
3.用來探取東西的長條或管狀用具。
1.探兵。
1.亦作"傝?"。
2.卑賤;無能。
1.水廣遠貌。
1.指南方少數民族向朝廷輸納布帛。
1.指南方地區貢賦的錢財。
1.古代統治者向南方少數民族以贖罪的名義征斂財物。
1.傣族向廟宇奉獻財物以求消災賜福的一種祈神儀式。
1.指南方少數民族的錢財。
1.古代統治者向南方少數民族征收的賦稅。
1.指南方少數民族向朝廷輸納的貨物。
俗稱電石”。化學式cac2。無色晶體。工業品常呈灰色。有大蒜臭味。與水反應,生成乙炔和氫氧化鈣,并放出大量熱量。在電爐中用生石灰和焦炭于2000~2200°c高溫下反應制得。主要用于金屬切割和焊接的乙炔發生器中產生乙炔。還可制氮肥、植物脫葉劑和除草劑等。
俗稱金剛砂”。化學式sic。無色晶體。一般因含有雜質而呈藍黑色。硬度僅次于金剛石。化學性質不活潑。不受氫氟酸水溶液和濃硫酸的腐蝕。工業上用純石英砂和焦炭在電爐中加熱到2000°c左右制取。常用于制砂輪、磨石和磨光紙,還用作耐火材料。其單晶可制無線電元件。
化學式h2co3。一種弱酸。只存在于水溶液中≤不穩定,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與堿反應,生成碳酸鹽。由二氧化碳和水反應制得。
化學式k2co3。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堿性。由氧化鎂、氯化鉀和二氧化碳先制得碳酸氫鉀,再經煅燒而得。用以制硬玻璃、鉀肥皂和其他含鉀化合物,還可作鉀肥。
俗稱純堿”或蘇打”。化學式na2co3。白色晶體。通超十個分子結晶水。在空氣中易失去結晶水而成粉狀的無水碳酸鈉。超于某些鹽湖和堿性土壤中。廣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紙、紡織等工業。
俗稱小蘇打”、焙燒蘇打”。化學式nahco3。白色結晶或粉末。味咸。受熱易分解。由碳酸鈉飽和溶液通入二氧化碳而得。是發酵粉的主要成分,可制清涼飲料、焙粉,用作抗酸藥,還可用于滅火機中。
一種具有高強力和高模量的耐高溫纖維‖碳量在90%以上。具有高強度、高模量、耐疲勞、耐高溫、耐腐蝕、相對密度小、導電等特性。可與樹脂、金屬、陶瓷、碳等制成各種復合材料,應用于宇航、火箭、導彈、航空、汽車、化工、電子、原子能、體育用品、醫療器材等領域。
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環轉化過程。是生物圈內基本的物質循環之一。如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然后通過生物或地質過程及人類活動,生成二氧化碳而返回大氣中,如此反覆循環,以至無窮。
1.清代北京東岳廟廟會的俗稱。
1.秉持;抱持。
1.探索考證。
1.探討。
1.古代官名。掌探取帝王旨意告訴國人。
1.即撢子。
1.求取便利。
1.探尋選擇。
1.猶言探賾索隱。
1.拂塵工具。通常用雞毛做成﹐俗稱雞毛帚。
1.即湯婆。
1.疾病名。即半肢風。
1.一種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曬干。
1.見"湯包肚"。
1.亦作"湯?"。
2.水煮的面食。
3.指湯餅會。
1.舊俗壽辰及小孩出生第三天或滿月﹑周歲時舉行的慶賀宴會。因備有象征長壽的湯面,故名。
1.即湯餅會。
1.即湯餅會。
1.指浸漬取汁后再曬干的人參。
1.指難以逾越的護城河。形容城池防守嚴固。
2.溫泉浴池;溫泉。
1.形容城池牢不可破。亦比喻言談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