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察知奸邪。
1.嘆惜。
1.贊嘆聲。
1.形容咂嘴的樣子。
1.猶咂嘴。
1.做聲;出聲。
1.多人集議之處。
1.責備的議論。
1.謂互相責備,爭論不一。
2.謂紛雜的指責和議論。
1.象聲詞。形容聲音輕細。多指鳥蟲鳴聲。
2.嘆詞。表示贊嘆﹑嘆息﹑驚異等。
3.形容議論紛紛。
1.頭巾。古代包扎發髻的巾。
1.古代包發的頭巾。
1.古代笮地所產的名馬。
1.用竹索編織而成的架空吊橋。
2.橋名。又名夷里橋。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因橋用竹索編成﹐故名。相傳晉永和四年桓溫伐蜀﹐戰敗蜀主李勢于此。
1.古代一種雜技名稱。
1.指笮馬。
1.小船。
1.水波動貌。
1.無茵席之榻。
1.草香。
1.嘆詞。猶嗚呼。
1.嘔吐所及。語出《山海經.大荒北經》"其所歵所尼﹐即為源澤。"
1.悲嘆。
1.嘆詞。猶嗚呼。
1.嗚咽。
1.嗚咽。
1.謂探尋靈秀。
1.謂探索事物的奧秘。
1.錯綜復雜。
1.深奧幽隱。
1.潔凈貌。
1.有長柄的竹笠。
1.竹房。
1.一種皮薄﹑節長而竿高的竹子。
1.谷名。因谷中多產竹﹐故稱。
1.大竹筍。
1.名勝。在洋洲簀箉谷。
1.用兵。
1.猶服玩。服用和玩賞的物品。
1.愛好。
2.心愛之物。多指佩飾。
1.觀賞景物。
1.輕視敵寇。語本《左傳.僖公五年》"晉不可啟,寇不可玩。"
2.引申為助長寇勢。
1.玩賞;戲弄。
1.茍安歲月。語本《左傳.昭公元年》"主民,玩歲而愒日,其與幾何!"
1.貪圖安逸,荒廢歲月。
1.謂以輕蔑嬉戲的態度處世。
1.習慣于固守。
1.玩味研索。
1.仔細體味。
1.觀賞景物;玩賞物品。
1.賞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