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王充《論衡.感虛》﹕"鄒衍無罪﹐見拘于燕﹐當夏五月﹐仰天而嘆﹐天為隕霜。"《太平御覽》卷八七八引《晉書》﹕"武帝時五月雹﹐傷禾麥壞屋﹐時王浚有大功被陷﹐帝不斷。"后以"隕雹飛霜"指遭受冤枉和誣陷。
1.樂器名。即橫笛。又名短簫。
2.樂府曲名,用于軍中。
3.指演奏橫吹樂的樂隊。
1.樂府歌曲名『張騫通使西域,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更造新曲二十八解,作為軍中樂,馬上演奏。原為乘輿的武樂,東漢以給邊地將軍。魏晉以后,二十八解已亡。現存歌詞,均系魏晉以后文人作品。參閱晉崔豹《古今注·音樂》﹑《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一·橫吹曲題解》。
1.帝王對臣民廣施賞賜。
1.謂融會貫通。
1.橫行,縱橫馳騁。
1.呈現翠綠色。
2.指所呈現的翠綠色。
3.閣名。
1.方言。表示保證(辦到所說的事)。
1.謂聲音洪大。
1.謂系于腰上。
1.謂踰分寬恕。
1.名單。
1.橫陳佩刀。
2.表示英勇無所畏懼。
3.兵器,一種佩刀。
1.持刀執斧。
1.猶言橫戈躍馬。
1.無理貪求;無理貪占。
形容東西放得縱橫雜亂幾條破板凳~地放在屋子里。
1.見"橫躺豎臥"。
1.當道,橫在道上。
2.旁道。
1.對陣之敵;對手。
見‘笛’①。
1.橫亙或橫陳地上。
1.睨視。
1.猶橫選。
1.謂北斗星的柄橫斜。指拂曉時分。
1.橫墻。
1.橫越。
1.謂從橫里截斷。
2.猶橫越。
1.從垂直于物體的軸心線的方向切斷物體后所露出的表面。
橫的隊形三列~。
1.無理奪取。
1.橫置的匾額。
2.指標志會議﹑游行等活動主要內容的橫幅。
1.專橫兇惡。
1.攔阻。
1.不符合規定的賞賜。
1.奔放自如。
2.充分顯露。
1.謂出乎所料,突然興起。
1.元時用語。濫,無節制。
1.橫行放肆。
2.豪邁奔放。
1.交錯飛行。
2.指交錯傳遞。
3.奮飛;奮力行動。
4.四處飛揚。
5.形容文字寫作之迅疾。 6.形容興致昂揚。
1.浪費;額外用度。
1.謂身首分離,斬首。
1.據《漢武故事》,漢武帝嘗巡幸河東郡,在汾水樓船上與群臣宴飲,自作《秋風辭》,中有"泛樓舡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句◇因以"橫汾"為典,用以稱頌皇帝或其作品。
1.指國君對臣僚的賞賜。
1.指漢武帝《秋風辭》。
1.見"橫汾什"。
1.指國君對臣僚的賜宴。
橫的字畫、標語、錦旗等一條(張、幅)~。
1.同"橫征暴賦"。
1.猶勇敢。
1.把戈橫拿著。多指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