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佛教中三十三觀音之一。手持魚籃。明宋濂有《魚籃觀音像贊》"序按﹐《觀音感應傳》唐元和十二年﹐陜右金沙灘上有一美艷女子﹐絜籃粥魚﹐人競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經﹐一夕能誦《普門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辭曰'一身豈堪配眾夫邪!請易《金剛經》﹐如前期。'能者復居其半。女又辭﹐請易《法華經》﹐期以三日。惟馬氏子能。女令具禮成昏。入門﹐女即死﹐死即糜爛立盡﹐遽瘞之。他日﹐有僧同馬氏子啟藏觀之﹐惟有黃金鎖子骨存焉。僧曰'此觀音示現以化汝耳。'言訖飛空而去。自是陜西多誦經者。"
1.指可恥的人。
1.謂屈辱自己的身份。語本《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
1.圣明的見解。
1.圣明的思慮。
1.見"睿算"。
1.亦作"睿筭"。圣明的決策。
2.稱皇帝的年齡。
1.猶圣聽。
1.皇帝的謀劃。
2.指孔子的畫像。
1.指皇帝的文德。
1.圣明的聲譽。問,通"聞"。
1.指皇宮;朝廷。
1.指皇帝的恩澤。
1.皇帝的武德。
1.指皇帝的儀容形貌。
1.皇帝的思慮或系想。
1.神圣的孝行。
1.圣明的天性。
1.謂神圣之事。
1.圣明的學識。
1.指皇帝的教誨。
1.指皇宮中的花卉。
1.圣明的意旨;皇帝的意思。
1.皇家的優遇。
1.比喻深廣的恩德。
1.指皇帝或后﹑妃所作的詩文。
1.皇帝的恩澤。
1.見"睿眷"。
1.皇帝的命令或教訓。
1.圣明;明智。
2.指圣明的君主。
1.見"睿智"。
1.圣人的意旨◇稱皇帝的詔令。
1.圣明的天性。
1.亦作"睿知"。
2.聰慧;明智。
1.指皇帝的容姿形貌。
2.指圣明的資質。姿,通"資"。
1.圣明的資質。
1.神圣的祖先。
1.精銳的文筆。
1.虛弱疲困。
1.尖端﹐尖頂。
1.精銳的士卒。
1.謂因受挫而氣勢喪盡。
1.謂受挫而希望破滅。
1.敏銳而通達。
1.指四周高尖而中間低洼的頭頂◇喻指博學多才之人。語本《史記.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司馬貞索隱,﹕"圩頂言頂上窳也﹐故孔子頂如反宇。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1.謂事之所由始。
1.利刃。
2.強勁的勢頭。
1.快速而果敢。
1.猶強悍。
1.指精粹之文筆。
1.猛烈而倔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