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唐代李商隱嘗作《燕臺詩》四首,描情摹怨﹑憶舊傷別,備極工細,傳頌一時。洛中妓柳枝尤贊誦之◇因以"燕臺句"指工于言情的詩詞佳作。
1.聳立。
1.聳立高峻貌。
1."團"字的反切◇因以指圓或團狀物。
1.沖撞;觸犯。
1.正式城門以外的秘密出口。
1.破曉。
1.徘徊;盤桓。
1.凸眼睛。
北非國家。臨地中海。面積1642萬平方千米。人口8785萬(1994年)。首都突尼斯。除沿海為平原外,從北向南為山地、臺地和沙漠。非洲最大的橄欖油生產國和出口國。工業以石油開采和磷酸鹽工業最重要。旅游業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
1.盛怒。
2.突起貌。
1.集中兵力向一點進攻或反攻﹐打開缺口。
2.沖破;超過。
1.用于沖鋒陷陣的精銳騎兵。
1.高聳;凸起。
1.漢班固《答賓戲》"圣哲之治﹐棲棲遑遑;孔席不?﹐墨突不黔。"突﹐煙囪。黔﹐謂舉炊時為煙熏黑◇以"突黔"指舉炊。
1.忽然;猝然。
2.聳立貌。
1.軍事用語。乘敵方不備發動快速進攻。
2.泛指給對方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1.突然來到或發生。
1.魯莽;反常。
1.委婉從順;圓滑隨俗。
1.猶沒頭沒腦。突然地;出人意料地。
1.禿頂。
1.象聲詞。
2.忽然。
3.跳動貌。
1.見"突突噥噥"。
1.形容連續不斷地低聲說話。
①高聳的樣子山峰突兀|突兀的山石|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壞受凍死亦足!②猶猝然;突然這消息來得突兀|火燒水轉掃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生活變化得實在突兀,真叫人感慨萬千。
1.見"突兀"。
1.見"突兀"。
1.突然襲擊;出其不意地快速攻擊。
1.煙囪的裂縫。
1.險峻貌。
1.突然出現。
1.煙囪里的炊煙。
1.詫異。
1.沖擊;襲擊。
1.疾飛的箭。
1.突破而越過。
1.伏兵襲擊的戰術。
1.沖撞。
1.猶恫嚇。威嚇,嚇唬。
2.謂以夸張之詞折服他人。
1.猶恫嚇。威嚇,嚇唬。
1.妄言惑人。
1.困難。
1.猶難易。
1.喻進退兩難。語出《詩.豳風.狼跋》"狼痜其尾﹐載跋其胡。"孔穎達疏﹕"狼進前則躐其胡﹐卻退則踥其尾﹐是進退有難。"
1.嶀山和嵊山的并稱。兩山均在浙江省嵊縣。
1.清代文獻中對西藏及其附近地區的稱謂。又作圖伯特﹑土伯特﹑退擺特,是吐蕃的音變。參見"圖伯特"。
1.制圖時墊在圖紙下面有一定規格的木板。
1.主要用于印制照相圖片﹑插圖或表格的一種印刷版,用銅﹑鋅等金屬制成。
1.舊時地畝的單位。
1.謀求報答。
2.謂圖謀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