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制圖時墊在圖紙下面有一定規(guī)格的木板。
在生日這一天,舉行慶?;顒印?/p>
1.悲哀和歡樂失之過分的音樂。
1.猶勝敗。《呂氏春秋·論威》"義也者,萬事之紀也,君臣﹑上下﹑親疏之所由起也,治亂﹑安危﹑過勝之所在也。"一說,超越,勝過。見陳奇猷校釋。
1.探親;前往看望。
1.過失;缺點。
①數(shù)量遠遠超過限度,剩余過多精力~。②供給遠遠超過需要或市場購買力生產(chǎn)~。
①過了規(guī)定的時間~不候。②過去流行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流行;陳舊不合時宜他穿著一件~的長袍。
1.超過實際情況。
1.季節(jié)性貨物過了上市的最佳時節(jié)。
1.謂前往吊謁。
1.過錯;錯事。
2.謂事情辦完。
3.過分地做某種活動。
4.方言。辦婚事。
5.過問。
1.指八卦中的離卦,其卦象為火,故稱。
1.古時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
1.一種醫(yī)療器具。拔火罐用的小罐。
2.火器名。即裝有火藥的小鐵罐或小陶罐,擲以燒敵。
拔罐子使用的小罐兒。
1.古代傳說中夜間能發(fā)光的異獸。
(~兒)金屬或陶瓷制成的用具,鍋中央有爐膛,置炭火,使菜保持相當熱度,或使鍋中的湯經(jīng)常沸騰,把肉片或蔬菜等放在湯里,隨煮隨吃。也有用酒精、石油液化氣等做燃料的。用電加熱的叫電火鍋。
見〖刀山火?!?。
1.火災。
1.古代舉火報警的信號。
1.指鑄造錢幣時金屬的損耗。
2.元代于產(chǎn)金地征稅時,往往多于應征數(shù),以為鑄幣時的損耗。明清時指賦稅正項之外加征的稅額。
1.炎赤貌。
1.指寒食節(jié)禁火之后。
2.火燒之后。
(~兒)①燒火的火力大小和時間長短燒窯煉鐵都要看~ㄧ她炒的菜,作料和~都很到家。②比喻修養(yǎng)程度的深淺他的書法到~了。③比喻緊要的時機這兒正缺人,你來得正是~。
1.猶氣呼呼。形容發(fā)怒時呼吸急促的樣子。
1.赤狐的通稱。產(chǎn)于我國東北等地。
1.赤蜻蜓的別名。
1.形似葫蘆,內裝火藥的引火戰(zhàn)具。
內燃機上的點火裝置,形狀像塞子,裝在汽缸蓋上,通過高壓電時能產(chǎn)生火花,使汽缸里的燃料爆發(fā)。有的地區(qū)叫電嘴。
1.見"火花"。
用石棉織成的布,能耐火。
1.火災。
1.見"火浣布"。
1.謂火攻時,當更用火助之。
2.指一伙一伙的人。
3.形容極熱。
1.猶言豐富多采。
1.駝鳥的古稱。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四.駝鳥》。
2.吐綬雞的通稱。
1.焚毀敵方的儲備。
形容非常焦急聽說發(fā)生了事故,他心里~的。
1.常綠灌木,枝尖有刺,葉子橢圓形或倒披針形,花白色,果實球形,鮮紅色,味甜稍澀,可以吃或用來釀酒,根皮可提取栲膠。
1.即伙計。
1.《火記》為古之丹書,專述火候功用,后因用以指煉丹的火候。
1.煮熟的食物。
1.見"火筴"。
1.伙計。
2.以處理尸體為職業(yè)的人。
1.明代戶籍制度的單位。亦指戶甲之長。
1.氫氧化鈉的通稱。
1.心星出現(xiàn)。
1.置有火攻裝備的戰(zhàn)船。
1.見"火鏡"。
利用反沖力推進的飛行器,速度很快,用來運載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等,也可以裝上彈頭制成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