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變化不同。
2.奇妙的變化。
3.災異變故。
1.武器名。叉首左右兩刃歧出。
1.專門騎馬傳送文件的差役。
1.蟲名。一種大知了。
1.牧馬場。
1.牧場;養馬的場所。
2.跑馬場。表演馬術或賽馬的場地。
1.馬拉的車子,或載人,或運貨。先秦還用以作戰。
1.奔馬揚起的塵土。
1.博戲的一種。
1.四匹馬。
1.馬行之程;旱程。
1.合歡的別名。
2.地名。在浙江省余杭縣西。宋代以產花著名。
1.見"馬工枚速"。
1.大湯匙。
馬的牙齒。因馬齒隨年齡而增換,故常借作自己年齡的謙稱馬齒徒增。
1.見"馬芻"。
1.見"馬船"。
1.亦作"馬舡"。
2.大船;官船。
3.運馬的船。
1.防止馬受濕氣侵襲的木墊。
1.見"馬棰"。
1.見"馬棰"。
1.亦作"馬捶"。亦作"馬垂"。
2.馬杖;馬鞕。
1.馬靴后跟上另加的金屬刺。除有裝飾作用外,還可以用來驅趕坐騎,使快跑。
1.戰國時秦人司馬錯的簡稱。
1.見"馬褡子"。
1.即馬褡子。
南非島國。在印度洋西南側,隔莫桑比克海峽與非洲大陸相望。面積627萬平方千米。人口13126萬(1995年)。首都塔那那利佛。中部為高原,兩側東陡西緩,熱帶氣候。經濟以農業為主。丁香、胡椒、華尼拉果產量居世界前列。主要出口咖啡和香料。
南印度洋西部的暖流。印度洋南赤道洋流向西流動,其中一支在馬達加斯加島附近轉向沿島東岸自北向南流,形成馬達加斯加暖流。
1.指粗心大意的人。
2.粗心大意;馬虎隨便。
1.一種大蜻蜓。
1.馬包。
1.方言。馬糞。
1.山名。在江西省彭澤縣東北,北臨長江。山形似馬,故名。相傳唐王勃乘舟遇神風,自此一夜達南昌。
1.騎兵肉搏戰時用的長約一米的彎形刀。
2.貝名。
3.中醫外科病名。
1.形容事情順利,一開始就取得勝利。
1.見"馬到成功"。
1.通車馬的大路。
2.指校場或城墻上跑馬的路。
3.指宮中允許上馬的地方。
墨西哥東馬德雷山脈、南馬德雷山脈和西馬德雷山脈的總稱。從東、南、西三面環繞墨西哥高原。各條山脈均長1200千米左右。最高峰佩尼亞山,海拔4054米。有金、銀、銅、鐵等礦藏。
西班牙的國立大學。1508年創建于馬德里。設有美術、哲學及教育、地理及歷史、語言、生物、數學、物理、化學、地質、法學、醫學、藥學、心理、獸醫、經濟及管理、政治科學及社會、信息科學等學院。
1.一種可以手提的﹑能防風雨的煤油燈,騎馬夜行時能掛在馬身上。
1.東漢明德馬皇后與和熹鄧皇后的并稱。皆以賢德聞。
1.亦作"馬d"。
2.掛在馬鞍兩邊的腳踏。
1.指古代官府文書由驛站派馬遞送。
1.舊指二十一日發的電報。
1.主要供馬幫客人投宿的客店。
1.大殿。
1.見"馬吊"。
1.即馬吊。
2.指清代同治年間馬如飛所創的蘇州彈詞唱腔。當時蘇州彈詞以俞(俞秀山)調和馬(馬如飛)調最為流行。馬擅長演唱《珍珠塔》﹐爽利清勁﹐率直如說白﹐編寫彈詞開篇很多﹐影響頗大。
長篇小說。美國杰┛恕ぢ錐刈饔1909年。水手馬丁·伊登向往成為大作家。他頂住人們的奚落嘲笑,忍受被愛人拋棄的痛苦,經過長期奮斗,終于獲得成功。成了名的馬丁·伊登,發現一切都是空虛的,終以自殺結束了生命。
1.平爐。法國工程師馬丁(pierremartin)首先奠定了平爐煉鋼法的基礎﹐因而得名。
1.馬乳。亦指用馬乳釀成的酒,即馬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