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一面用言語進行傳授﹐一面在行動上以身作則。指言行起模范作用。
1.因風雅之事而犯的過失。
2.指男女風情過失。
3.輕微的過失。
1.猶風月場。
1.龍卷風。
1.風和露。
2.猶風寒。
1.即風爐。唐宋時用來烹茶的器具。
1.一種小型的爐子。古代多用于煮茶燙酒等。
2.今泛指炊事用的爐子。
1.風的通道。
2.消息;線索。
1.指音律。亦比喻風教律令。
2.古代的一種占卜的方法。
1.由風濕引起的手足攣屈病癥。
1.即風鈴。
1.風紀與方略。
1.寺觀建筑上的一種裝飾物,靠風力轉動發聲。
2.指天體。
3.佛教語。"四輪"(金輪﹑水輪﹑風輪﹑空輪)之一。參見"四輪"。
4.古代夏天取涼用的機械裝置。
5.紙扎成的輪狀玩具,風吹能轉動。
1.猶輿論。
1.指疾馳如風的馬。
2.指風。
3.掛在檐間的鐵馬。風吹相擊發聲。
4.猶言風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1.猶言風馬牛不相及。
1.見"風馬牛不相及"。
《左傳》僖公四年‘君居北海,寡人居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風雌雄相引誘)比喻兩者全不相干。
1.指神靈的車馬。
1.指風吹塵飛﹑天色陰晦的現象。
1.奮發豪邁。
2.如風之飛馳。形容迅疾。
1.指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迷信者認為"風水"的好壞能決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禍福。
1.經過精細剖割加工風干的鰻鱺或海鰻制品。也稱鰻鲞。
1.擋風的帷幕。
1.指毛羽隨風飛散。
2.皮衣襟上和袖口處的裝飾性皮毛邊。
1.指狩獵時禽獸毛血紛飛的情狀。
①御寒擋風的帽子,后面較長,披在背上。②連在皮大衣、棉大衣等上面的擋風的帽子。
1.指昏厥。
①風格和面貌時代~ㄧ民間藝術的~。②風采相貌~娉婷。③景象遠近~,歷歷在目。
在極坐標底圖上點繪出的某一地區在某一時段內各風向出現的頻率或各風向的平均風速的統計圖。前者為風向玫瑰圖”,后者為風速玫瑰圖”。因圖形似玫瑰花朵,故名。在風向玫瑰圖中,頻率最大的方位,表示該風向出現次數最多。
依靠風力傳粉的花。風媒花都比較小,無花被或花被顏色不鮮艷,沒有香味和花蜜;花粉多而輕,表面光滑,容易被風吹散;雌蕊的柱頭大多有分叉,帶有黏液,容易接受花粉。裸子植物和一部分被子植物的花是風媒花。
1.謂風化淳美。
1.指隨風飄動的衣袖。
1.謂詩文風格柔美。
(~兒)冬天在房門外面加設的擋風的門。也叫風門子。
1.指要沖。
形容事物很風行,像風吹倒草木~一時ㄧ~世界。
1.同"風行一時"。
1.同"風行一世"。
1.見"風起云涌"。
1.比喻事物迅速而普遍地相繼出現。
1.風操聲名。
利用風力轉動的磨。
同‘瘋魔 ’。
1.瘋狂癡癲。
1.陣風的末尾。有風力漸微之意。
1.猶風浪。
1.傳說中的神獸名。
1.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奉養。典出《韓詩外傳》。
1.見"風木之悲"。
1.同"風木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