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須髯"。
1.車輪輾過。
2.踐踏;欺凌。
3.超過。
4.象聲詞。車行聲。
1.手提包。
1.靈便;敏捷。
1.機靈。
1.見"伶仃"。
1.無依無靠,孤獨困苦。
1.舊指樂師或演員。
1.樂官。《詩.邶風.簡兮序》"衛之賢者﹐仕于伶官。"鄭玄箋"伶官﹐樂官也。伶氏世掌樂而善焉﹐故后世多號樂官為伶官。"伶﹐一本作"泠"◇以稱供職宮廷的伶人。
散文篇名。北宋歐陽修作。是《新五代史·伶官傳》前的序。伶官,即宮廷中的樂工、藝人。文章根據后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官以致國亂身死的史實,提出了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著名論點。
1.舊稱戲曲界。
1.傳說中黃帝時樂官伶倫和舜時樂正夔的并稱。
1.見"伶俐"。
①機靈乖巧口角伶俐|你妹妹倒伶俐得可愛。②干脆利落除了后來禍患,豈不伶俐。
1.清涼貌。
1.傳說為黃帝時的樂官。古以為樂律的創始者。《呂氏春秋.古樂》"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漢書.古今人表》作"泠淪氏"﹐又《律歷志上》作"泠綸"。
2.樂人或戲曲演員的代稱。
孤單無依的樣子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
古代樂人鐘成,伶人告和。也指歌舞藝人數十伶人困之|辛亥革命后,伶人的品格提高了。
1.形容能說會道。
1.優伶。
1.謂使性子。
1.仙山。
1.神話傳說中的巨龜。語出《楚辭.天問》﹕"鰲戴山抃﹐何以安之?"王逸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鰲﹐背負蓬萊之山而抃舞。"
1.指漢劉邦所斬蛇白帝子的母親。
2.媼神﹐地神。
1.神奇奧妙。
2.幽深。
1.即蚌。因能產珠﹐故稱。
1.指寶精養神的道教修真之法。
2.經壇。
3.香炷名。
4.寶刀名。
5.寶劍名。 6.珍寶。 7.道教經名。即《靈寶經》。
1.神巫。
1.石名。產于安徽省靈璧縣的磬石山。此石埋在深山沙土中﹐掘之乃見。色如漆﹐間有細白紋如玉﹐叩之聲音清越。《書.禹貢》所謂"泗濱浮磬"﹐即指此。以其形狀奇特﹐常用以裝點假山。
1.見"靈壁"。
1.神人使用的鞭子。晉伏琛《三齊略記》﹕"始皇作石塘﹐欲過海看日出處﹐時有神人﹐能驅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輒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陽城山石盡起立﹐嶷嶷東傾﹐狀如相隨行。"后用以為典。
1.靈活機敏。
2.靈活輕便。
1.神奇莫測的變化。
2.形容變化迅速。
3.靈活。
4.謂變為靈芝。
1.靈性﹐智慧。
2.謂其聰明智慧卓越杰出。
1.亦作"靈飆"。亦作"靈飆"。
2.指巨風。語本《漢書.揚雄傳上》﹕"風發飆拂﹐神騰鬼趡。"
3.神風。
1.對儀表的美稱。
2.文體名。墓表的一種『蔡邕有《太傅安樂侯胡公夫人靈表》。
1.河流的美稱。
1.珍奇的木材。
1.指神佛的霞光。
1.卜卦用的大龜。蔡﹐本大龜所出地名﹐后指大龜。
1.仙草﹐瑞草。
2.對某些植物的美稱。
1.見"靈槎"。
1.亦作"靈查"。
2.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晉張華《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查上﹐多赍糧﹐乘槎而去。"
3.指船。
1.華麗的建筑。
1.月亮。傳說月中有蟾﹐故稱。
1.廣遠綿長。
1.宋元時京師內城的正南門。
1.見"麗正修書院"。
(婦女)美好的品貌天生~。
1.猶美觀。
1.附托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