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春秋時晉國人,姓介。也稱介之推﹑介推。
2.舊俗為紀念介子推在寒食前一日所作棗糕名。
1.謂高尚的節操可以激勵人振奮向上。語出《孟子.萬章下》"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
1.廉潔威嚴。
1.謂清廉的操守。語出《管子.牧民》"國有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1.清廉謹慎。
1.察訪查問。廉,通"覝"。
1.廉士。
1.謂待人不寬厚。
1.廉訪使的俗稱。
1.天子儀仗隊所執之戟。
1.漠北。龍,指匈奴祭天處龍城;荒,謂荒服。
1.指邊遠蠻荒之地。亦指邊遠之地的少數民族國家。
1.北方塞外荒漠之地。亦指在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國家。
1.黃色的龍。喻指黃河。
1.龍庭之會。
1.指東方七宿中的心宿。東方七宿稱蒼龍,心宿有星三顆,其主星又稱鶉火﹑大火,故稱。
2.天子袍服上的龍﹑火之飾。
3.天之陰火。
1.《易.擊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后因以"龍蠖"指屈伸。
2.指以屈求伸﹐走捷徑。
1.見"龍鵤"。
1.指箕宿。箕宿為東方蒼龍七宿之一,故稱。
1.道教所謂飛行之術。
2.見"龍躤經"。
1.指山脊。
1.禁火日。
2.鬼神忌日。
1.即笳。借指皇家樂隊。
1.指龍馬所銜之甲,上面有圖讖。
2.甲胄。
3.宋張元《雪》詩"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后因以"龍甲"喻指雪。
4.指紅色的蜻蜓。
1.龍拉的車。
2.天子的車駕。
1.見"龍箋"。
1.《易.干》"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高亨注"龍出現于田中,比喻大人活動于民間,人見之則有利。"后因以"龍見"指王者能有治績。
2.喻羽化而登仙。
3.《易.干》"云從龍,風從虎。""龍"喻事物的主干,因以"龍見"喻文章根本已立。
4.蒼龍七宿出現。
1.亦作"龍劍"。
2.古有寶劍名龍淵﹑龍泉◇因稱寶劍為"龍劍"。
1.天子所乘的大船。
1.宮中水邊有欄桿的亭軒類建筑。
1.形容慣于興風作浪。
黑龍江地方戲曲劇種,在曲藝二人轉的基礎上吸收當地民間音樂發展而成。
1.亦作"龍爪蔥"。
2.大蔥的變種。
1.上有懸瀑下有深潭謂之龍湫。
2.瀑布名。在浙江雁蕩山。
1.?鴟。貓頭鷹。龍,通"?"。
1.即龍墀。
1.龍形符節。
2.泛指奉王命出使者所持之節。
3.竹節。亦借指竹。
1.帝都,京都。
1.君王所用之巾。
1.即龍門。龍門一名河津,故稱。
2.喻高德碩望。
3.喻仕宦騰達之路。
4.指龍池。
1.侍客酌酒的妓女。
1.喻登科之路,飛黃騰達之路。
1.指瘦勁的松樹枝干。
1.指皇帝所居之禁中。
2.舊時忌日名。
1.皇帝禁中侍衛。
1.金魚的一種,眼球很大,突出眼眶之外,腹部肥大,尾鰭特別大。
1.道家煉丹術語。指水。
2.蠶的別名。
3.指日。
4.指豐城劍。
一種綠茶。產于浙江杭州龍井,故名。葉片色翠綠、光潤,狀扁平。具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等特點,所含氨基酸、兒茶素、葉綠素及維生素c等,均較豐富。
1.寺廟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山地中。歷史悠久。寺內有井,稱為龍井,寺因以得名。
1.指龍的形象。
1.龍船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