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溫泉潭。上有蒸氣如云﹐故稱。
1.比喻遺忘舊情。
2.比喻休妻。
1.鄙棄辱罵。
1.往人的臉上吐唾沫。表示鄙視﹑侮辱。語本《戰國策.趙策四》"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2.見"唾面自干"。
1.《尚書大傳》卷三"罵女毋嘆,唾女毋干。"《新唐書.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師德曰'未也。絜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后以"唾面自干"形容逆來順受,受辱而不計較﹑反抗。
1.唾液。
1.口液的細小點子。
1.鄙棄,厭惡。
1.謂極容易地取得。
1.古代婦女刺繡,每當停針換線﹑咬斷繡線時,口中常沾留線絨,隨口吐出,俗謂唾絨。
1.鄙棄羞辱。
1.吐唾于肉醬上。謂設謀獨占。
1.鄙視,看輕。
1.比喻極易。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容易就能辦到拿個冠軍,真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1.同"唾手可得"。
1.見"唾涕"。
1.亦作"唾洟"。
2.吐唾沫。
3.喻別人的片言只語。
1.唾液。
1.唾液,口水。
1.即唾液腺。詳該條。
1.唾液腺分泌的液體和口腔壁上的許多小腺所分泌的粘液,在口腔里混合在一起成為唾液,其作用是使口腔濕潤,使食物變軟容易咽下,同時還含有淀粉酶,能分解淀粉,有部分的消化作用。通稱唾沫或口水。
1.人和脊椎動物口腔內分泌唾液的腺體。人和哺乳動物有三對較大的唾液腺,即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都有長的導管通入口腔,另外還有許多小的唾液腺。也叫唾腺。
1.唾液之余。喻別人的點滴言論。
1.即痰盂。盛痰用的器皿。
1.口吐珠玉。形容工于詩文。
1.唾手。極言其易。
1.亦作"?弛"。
2.放蕩不循規矩。
1.亦作"?弛不羈"。
2.放蕩不受拘束。
1.落拓不加檢點。
1.亦作"?"。
2.猶跅弛。
1.同"跅弛不羈"。
1.見"跅不羈"。
1.猶跅弛。
1.同"跅弛不羈"。。
1.竹筍皮上的粉末。
1.竹皮冠。用竹筍皮制成的帽子。
1.竹筍的異名。
1.竹筍殼。
1.竹筍。
1.謂如竹筍皮一類的資質。喻無用之材。多用為謙詞。
1.見"哇喇哇喇"。
1.亦作"哇啦哇啦"。
2.象聲詞。形容說話滔滔不絕或吵鬧聲。
1.鄙俗。
1.形容吵嚷聲或說話聲。
1.善言貌。
2.形容小兒學語貌。
3.象聲詞。哭﹑笑聲。
4.象聲詞。吵嚷聲。
5.象聲詞。鳥鳴聲。
1.哇哇而笑。指小兒笑。
1.俚俗的音樂;民歌。
2.形容聲音繁細。
1.亦作"吞鉤"。
2.吞下釣鉤。常比喻受騙上當。
1.猶吞舟。
1.猶飲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