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影刊﹑影寫﹑影印的書籍或碑帖等。
封建國家遭受帝國主義經濟侵略后形成的一種社會形態,原來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資本主義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然保持著封建剝削制度。
①患有輕微精神病的人。②指言語行動顛倒、輕狂的人。‖也叫半瘋子。
1.半腰。指山巔與山麓之中。
1.五千萬。表示數量極多。
1.詩體的一種。指與今律相諧的歌行體,以別于純粹的古風。唐白居易《長慶集》卷五一﹑五二﹑六三有格詩,卷六九為半格詩。宋陸游《古壽人至聞五郎頗有老態作長句自遣》詩"點誦內篇莊叟語,長歌半格白公詩。"清趙執信《聲調譜》引白居易《小閣閑坐》半格詩一首為例,分析某為古句,某為律句,某為齊梁,意在說明半格詩,乃半古半律,為齊梁體的別格。但汪立名《白香山詩集》"半格詩"注則認為格與律是相對而言,古體詩﹑樂府歌行,俱屬格詩;半格詩是指此卷中,一半格詩,一半律詩,并非另有一體。
1.清初世襲的最低官職。
1.初更之半。
1.瘧疾。
1.一面生產勞動,一面上學讀書。
1.半弓形。形容弦月。
2.半弓之地。形容面積很小。弓,舊時丈量地畝的計算單位。一弓等于五尺。
3.俗以"一虎口"(約五寸)為一弓。半弓約二三寸。舊時用以形容婦女纏過的小足。
1.《孟子.公孫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趙岐注"當今所施恩惠之事半于古人,而功倍之矣。"后以"半古"謂才能或功業僅及古人的一半。
1.半圓形。有時借指太陽或月亮。
內耳的一部分,由三個半圓形的管子構成,管內有淋巴液。有維持身體平衡狀態的作用。
1.形容駿馬恣睢縱馳的神態。
1.兩半相合。謂夫婦合為一體。
1.不太長的時間。
1.謂不求甚飽或吃不飽飯。
1.古代紀年十二年為一紀,半紀就是六年。
1.亦作"半價"。
2.原價的一半。
原價的一半~出售。
1.見"半間不界"。
1.亦作"半間半界"。
2.不徹底,不深透。
3.不明確。
4.猶言不上不下。
5.謂平庸。
(~兒)一件事物的一半;半段~粉筆ㄧ話說了~兒。
1.指下跪的男子。
2.比喻屈服于人的男子。
1.指再嫁的寡婦。
1.謂人老,已快到壽終的時候。
1.半當中。謂在事情進行的過程中間。
1.剖分為二。
2.未全理解。
1.同"一知半解"。
2.理解得不深,知道得很少。
舊制一斤合十六兩,半斤等于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多含貶義)。
1.謂片刻。
2.謂微光,馀光。
連接圓心和圓周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圓的半徑;連接球心和球面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球的半徑。
1.半片破鏡。南朝陳太子舍人徐德言娶后主叔寶之妹樂昌公主,時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果如愿。見唐韋述《兩京新記》卷三。
1.舊稱私娼。
〈方〉指暗娼。
1.一刻之半。古代以銅漏計時,一晝夜分為一百刻。半刻約當今七分十二秒。
2.表示短暫的時間。
1.半數已空。
2.謂空中。
①癟;不充實~著肚子。②〈方〉(~兒)指較小的不飽滿的炒花生。
空中柳絮在~飄蕩。也說半空中。
〈方〉半個~饅頭ㄧ~蘋果 ㄧ過了~月。
1.方言。一半,半個。引申為不完整的或不合格的。
1.半個;一半。
2.舊指未成年的長工。
1.舊時女人纏裹的不大不小的腳。
指體力較弱只能從事一般輕體力勞動的人(多就農業勞動而言)。也叫半勞力。
1.不十分老的男子。
1.本身為尊長,受人全禮,而答禮僅一半,稱為"半禮"。
1.古代錢幣名。秦始皇統一中國后,以半兩錢為全國統一的鑄幣。每枚重量為當時的半兩,即十二銖『初所鑄的錢,重量雖陸續減輕,仍稱半兩。
1.半山腰。
介乎固體和流體之間的物質,如生雞蛋的蛋白和蛋黃。
(~兒)①路程的一半或中間走到~,天就黑了。②比喻事情正處在進行的過程中他聽故事入了神,不愿意~走開。‖也說半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