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郁結并隱藏在心中的思緒。
①也稱滿月”。嬰兒初生滿一月彌月禮。②整月彌月不雨|飲之醉,彌月乃解。
1.更甚;備至。
1.古官名。掌彌災兵,兼主諸侯疾病醫藥之事。彌,通"弭"。
1.《后漢書.文苑傳下.禰衡》"[禰衡]始達潁川,乃陰懷一刺,既而無所之適,至于刺字漫滅。"后因以"禰刺"謂士人耿介有節操。
1.漢孔融《薦禰衡疏》"鷙鳥累百,不如一鶚。"后因以"禰鶚"喻指英才。
1.父廟?;蚍Q考廟?!抖Y記.祭法》所稱五廟之一。
1.指禰衡。
1.父與祖的廟。
1.見"迷暗"。
1.迷途。
2.迷茫的河岸。
1.亦作"迷闇"。
2.迷惑暗昧。
1.迷亂衰敗。
1.《論語.陽貨》"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何晏集解引馬融曰"言孔子不仕,是懷其寶也;知國不治而不為政,是迷邦也。"后因以"迷邦"指不肯從政,隱居不仕。
1.迷惑違背。
1.迷亂悖逆。
1.迷惑蒙蔽。
1.迷惘恐怖。
1.軍事上指保護物的色彩和周圍環境協調一致,使敵方辨別不清。
1.游戲名。蒙目相捉或尋找躲藏者的游戲。也稱捉迷藏。
2.猶退隱。
3.指底細。
1.迷惑糾纏。
1.猶沉迷。
1.方言。謂視覺凝。
1.諂媚。
2.猶癡迷。
3.糊涂。
1.猶迷津。
1.迷惑錯亂。
1.景物凝淺淡。
1.迷失道路。
2.指迷失佛道。
1.見"迷瞪"。
1.亦作"迷登"。
2.迷糊。
3.心里迷惑;糊涂。
1.常綠小灌木。有香氣,佩之可以香衣,燃之可以驅蚊蚋﹑避邪氣,莖﹑葉和花都可提取芳香油。原產南歐,后傳入我國。
1.見"迷蝴蝶"。
1.見"迷丟沒鄧"。
1.糊涂,懵懂。
1.猶迷失。
1.見"迷頓"。
1.亦作"迷盹"。
2.疲乏欲睡狀。
1.猶惑亂。
1.見"迷而不返"。
1.迷路后不知回來。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
1.迷路后知道回來。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
1.見"迷而知反"。
1.惑亂聽覺。
1.迷惑煩惱。
1.迷失方向。
2.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1.謂奢靡的風氣。
1.語出《易.復》"上六,迷復,兇……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孔穎達疏"以其迷暗不復,而反違于君道,故象云'迷復之兇,反君道也。'"后用以指迷失不改過;糊涂不醒悟。
1.傳說中木名。佩其花不會迷惑。
1.拐騙。
1.指令人迷惑的境地。
1.指弄鬼。